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历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外语教师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当前的阅读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相关的探索仍有待继续。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其部分理论被应用于阅读教学研究中,比如不少学者从图式理论、关联理论或隐喻理论等角度进行过有益的尝试。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Lakoff(1987)在参考和借鉴了多个语言学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本文拟从理想化认知模型出发,针对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分析等问题设计教学步骤,旨在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2)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本研究的对象是广东省河源市东江中学的两个平行班,85名高二年级的学生参与了实验,控制组为42人,实验组为43人,实验周期为10周。教师在两个组的英语阅读课中教授同样的内容,但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方法:阅读前,充分发挥理想化认知模型的预测功能;阅读中,充分发挥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信息处理功能;阅读后,充分发挥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巩固记忆功能。而控制组仍采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本研究的测量工具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英语阅读兴趣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两组受试在教学干预前参加了一次英语阅读理解前测以及英语阅读兴趣调查,教学干预后进行了英语阅读理解后测和英语阅读兴趣调查,同时随机抽取6名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卷、英语阅读兴趣问卷以及访谈。实验结果显示,经过10周的教学干预,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以及英语阅读兴趣水平均出现了显著差异。结果证明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阅读兴趣。本研究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三点启示:第一,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已有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作用;第二,教师应拓展相关的认知世界知识,丰富学生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第三,教师应重视阅读语篇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把握文章结构以及语篇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