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集约化水平下农用地利用社会成本分析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最重要、最基本的莫过于土地资源。农用地利用由外延式的粗放利用向内涵式的集约利用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的必然选择。但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随着农用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一些粗放用地方式的长期存在,使得农用地利用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显。而在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成本分析中,只将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物质投入作为成本考虑,没有将农用地利用的资源环境代价纳入核算范围之内,这扭曲了农用地利用的真实成本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另外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农用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地区内各农用地利用类型也具有不同的集约化水平,因而对资源环境影响的层面与程度也各不相同。可见为了正确认识农用地利用的成本问题,推进农用地集约利用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对不同集约化水平下农用地利用社会成本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核算。   本文以农用地利用的社会成本分析为研究内容,以农用地利用的资源环境代价货币化反映为目标建立了农用地利用社会成本分析的理论框架及社会成本核算的方法体系与程序。得出农用地利用的社会成本可以通过社会成本加以反映,包括三个部分,即生产成本、使用者成本和环境成本。并确认了环境成本的构成及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集约化水平农用地利用类型的选择与环境因素确定原则与方法,提出了对农用地利用环境要素在时间维和空间维上的综合考虑及其核算边界、核算项目的合理界定与划分是社会成本核算的基础和难点,对不同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是决定核算准确性关键所在。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沈阳市不同集约化水平下的灌溉水田、平地旱田、坡耕地、梯田、保护地蔬菜等13种农用地利用类型为例进行了农用地利用社会成本的核算。
其他文献
秸秆还田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土壤水分状况是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提升虽已有研究,但对于厌氧和好气条件下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与全球碳循环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对大气中CO2浓度有重要影响。资料表明,水稻土约占我国耕地总面
甘蓝型油菜缺硼是影响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改良甘蓝型油菜的不良硼素营养性状十分必要.近十多年来,王运华从甘蓝型油菜中筛选到硼效率有显著差异的品种,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