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后发现,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于设置专门的训练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而我国传统的知识体系教育往往会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大学的知识体系课程,开展了创造力的培养实践,证明了这种培养方式的可行性,并总结出创造力培养的有效课程氛围特征。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随机对4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创造性倾向的特征,及不同大学生人群之间的分类差异,为研究二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二是对知识体系学习中,创造力培养的研究,以高级英语课为观察课程,把某大学英语专业大三的41名学生分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一个学期的创造力培养干预,从而来考察在知识体系教学中融入发散性任务对于学生创造力提高的有效性,并调查总结适合创造力发展的课程氛围特征。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大学生总体创造性倾向分为四类:高创造性倾向、中等创造性倾向、均衡偏低创造性倾向、低创造性倾向。2.大学生总体创造力水平一般。创造力总体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方面高创造力倾向组男生较多,低创造倾向组女生较多。3.在知识体系教学中,通过加入发散性任务、小组合作形式可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总体倾向及冒险性、想象力。4.在知识体系教学中,通过加入发散性任务、小组合作形式可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及产品创造性。5.开心、开放、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课程氛围更适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