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是”字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句型。“是”字句的结构复杂多样而且语义丰富,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是”字句时常常出现大量偏误。目前国内关于“是”字句的本体研究颇多,但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是”字句的偏误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以本体研究为基础,运用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从语料库中收集到的语料,对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是”字句的偏误类型进行概括,并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是”字句的教学尤其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是”字句的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这部分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缘由,并从目前“是”字句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两个大的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语料来源,限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部分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从遗漏、误加、误用、错序以及“S+是+O”中“S”和“O”关系的不对应这五个方面概括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是”字句的偏误类型。第三部分针对第二部分总结的偏误类型,从母语的干扰、“是”字句本身的复杂性、学习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是”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其中学习环境的影响又包括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这三个方面的阐述。第四部分探讨的是“是”字句的偏误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提出要加强“是”字句的对比研究,加强“是”字句的英汉对比,并对“是”字句在教材中的编写安排以及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最后一部分为结语,这部分以简练的语言从三个方面对全文的重要内容和结论进行了概括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