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曼·黑塞的创作始终围绕个体与外界、与自我内心之间的关系而展开,他不仅通过创作将自身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同时也承担起作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捍卫个体自我,为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实现现代人的救赎而努力。本论文从黑塞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现实出发分析其内在救赎之路的缘起,再选取作者各阶段的代表作品,探索其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不同的救赎方式。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共四章。第一章从黑塞个人的成长历程出发,分析黑塞救赎意识的产生以及他作为一名作家所提出的救赎方式——“通向内在之路”。第二章着眼于黑塞的浪漫主义情结,分析了其早期代表作《彼得·卡门青》中的主人公在追寻精神家园的理想失落之后重返家乡,在自然世界中建立了远离尘嚣的乌托邦;接着又从浪漫主义保护个体性的视角着手,探讨了《在轮下》这部小说对教育制度抑制下个性消亡这一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也指出作者渴望对富有灵性的个体加以保护的价值态度,表明大自然依然是主人公的灵魂栖息之所。第三章运用尼采审美主义思想阐述《荒原狼》中体现出来的包括舞蹈与性爱的“酒神的狂欢”,探讨了作者为实现现代人救赎而提出的不朽者的“幽默”;又从艺术救赎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主人公歌尔德蒙通过追寻感性世界的代表——“母亲”,因此得到启发并最终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了心灵世界的完美与和谐。第四章从黑塞的东方观入手,分析了黑塞后期创作的两部代表作《东方之旅》和《玻璃球游戏》。《东方之旅》的主人公H.H.由仆人兼领袖的里欧引导而认识到艺术家的服务、奉献精神,也认识到个体只有在为全人类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从“小我”走向“大我”。又从东西方思想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了《玻璃球游戏》中超越于现实世界之上的乌托邦——卡斯塔里,探讨克乃西特在为团体服务的过程中致力于调和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的矛盾,并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超越最终得以实现自我。该论文综合运用了浪漫主义、审美主义、东方文化等多种理论思想与方法,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力图完整展现黑塞小说中的现代救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