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小说中的现代救赎主题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曼·黑塞的创作始终围绕个体与外界、与自我内心之间的关系而展开,他不仅通过创作将自身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同时也承担起作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捍卫个体自我,为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实现现代人的救赎而努力。本论文从黑塞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现实出发分析其内在救赎之路的缘起,再选取作者各阶段的代表作品,探索其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不同的救赎方式。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共四章。第一章从黑塞个人的成长历程出发,分析黑塞救赎意识的产生以及他作为一名作家所提出的救赎方式——“通向内在之路”。第二章着眼于黑塞的浪漫主义情结,分析了其早期代表作《彼得·卡门青》中的主人公在追寻精神家园的理想失落之后重返家乡,在自然世界中建立了远离尘嚣的乌托邦;接着又从浪漫主义保护个体性的视角着手,探讨了《在轮下》这部小说对教育制度抑制下个性消亡这一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也指出作者渴望对富有灵性的个体加以保护的价值态度,表明大自然依然是主人公的灵魂栖息之所。第三章运用尼采审美主义思想阐述《荒原狼》中体现出来的包括舞蹈与性爱的“酒神的狂欢”,探讨了作者为实现现代人救赎而提出的不朽者的“幽默”;又从艺术救赎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主人公歌尔德蒙通过追寻感性世界的代表——“母亲”,因此得到启发并最终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了心灵世界的完美与和谐。第四章从黑塞的东方观入手,分析了黑塞后期创作的两部代表作《东方之旅》和《玻璃球游戏》。《东方之旅》的主人公H.H.由仆人兼领袖的里欧引导而认识到艺术家的服务、奉献精神,也认识到个体只有在为全人类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从“小我”走向“大我”。又从东西方思想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了《玻璃球游戏》中超越于现实世界之上的乌托邦——卡斯塔里,探讨克乃西特在为团体服务的过程中致力于调和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的矛盾,并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超越最终得以实现自我。该论文综合运用了浪漫主义、审美主义、东方文化等多种理论思想与方法,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力图完整展现黑塞小说中的现代救赎主题。
其他文献
英国内战期间,保王和反王两大阵营围绕"君主双重身体"展开讨论。前者强调君主政治身体和自然身体的不可分割以及神圣不可反抗特性,后者强调君主双重身体的可分离特点。双方讨
通过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的实践研究,探讨教师、学生、资源等三大因素对于中医PBL教学实际效果的重要影响。
<正>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近年来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重大课题。国外许多经济学家把这种发展视为“奇迹”和不可思议的“谜”,并就这个问题写了不少论
本文引入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对一般最优利率政策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我们的结论是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是敏感的,利率杠杆的宏观经济影响日益
<正>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是在备课、教学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对教学反思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笔者
<正>纵观历年高考文综试卷,其中都会涉及到政史地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和考生对此也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热点复习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逐步做到
缓倾斜中厚矿体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一直被视作难采矿体。总结了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现状,针对金山金矿采矿损失率偏高、资源回收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分段空场侧向抛掷
学界对陈世骧文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抒情传统”论,而实际看来,陈世骧的文学思想原有着丰富的面相。他早年以新诗的创作、评论和翻译工作活跃于现代诗坛。旅美后逐渐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