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Ts回授法的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对患者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被推荐作为营养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法。但研究发现胃癌术后患者ONS依从性普遍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胃癌术后患者ONS依从性成为改善其营养状态的关键。已有研究指出:对胃癌术后患者开展ONS健康教育是影响其ONS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健康教育方式多采用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忽略了患者对所学信息的理解和反馈;并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癌症患者严重影响了其对输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回授法(teach-back method)作为一种双向传递信息的教学策略,成为一项有效的癌症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回授法,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输入的同时,注重患者理解和反馈,让患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教育者根据患者反馈,将理解错误或者未理解的教育信息进行重新强调并循环教育,直到患者正确理解并掌握。此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快速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情况,及时纠正其错误理解和认知,并巩固信息。本研究希望通过基于回授法创新的开展胃癌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胃癌术后患者ONS依从性,为未来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管理提供借鉴。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5Ts回授法的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ONS依从性的效果和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吉林省长春市某三甲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抽取108名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区组长度为6,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之后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4人,接受基于5Ts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患者54人,接受科室常规健康教育方案。两组患者干预时间为出院前至出院后5周,干预共6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分别测量ONS相关知识水平和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此外,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至12周,随访期间患者或患者家属每周需填写ONS饮食日记。根据ONS饮食日记,ONS服用量/医嘱量*100%来计算口服ONS依从性;并通过患者每周使用ONS剂量和天数双重指标来评估患者ONS依从性情况,进行分组:(1)足剂量足疗程(Dose and Time,DT);(2)足剂量不足疗程(Dose and time,Dt);(3)足疗程不足剂量(dose and Time,d T);(4)剂量和疗程均不足(dose and time,dt),进而分析胃癌术后出院患者的ONS依从性变化趋势和特点。此外,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后5周(干预结束时)和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收集患者的营养指标—体重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健康教育依从性指标;在随访结束时评估患者对整体健康教育满意度。本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非正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median,M)及四分位数间距(P25,P75);两组患者5周及12周前后体重和BMI变化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组在基线特征和其他结局指标的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双侧P0.05)。2.主要结局指标:(1)ONS依从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后5周时的ONS依从率为(55.69%vs 32.87%),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5周ONS平均依从率分别为65.70%和43.73%,实验组患者ONS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2周时的ONS依从率为(25.95%vs 21.40%),但此时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12周ONS平均依从率分别为48.14%和32.77%,实验组患者ONS依从性依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0)。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2周内,d T分组的患者数量始终占较大比例。随访期间,实验组DT组患者数量逐渐减少,9周后基本稳定;但dt组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在10周时趋于稳定。对照组患者出院12周内,Dt组患者仍然处于人数占比最少的状态,在第9周时消失。(2)ONS相关知识水平:实验组患者在“营养与营养不良”、“ONS制剂的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服用ONS制剂的不良反应与处理”及“总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健康素养水平: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内前后比较时两组患者的体重与BMI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12周后体重与BMI比较同样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内前后比较时对照组患者的体重与BMI表现出显著降低(P=0.001;0.002)。并且此时对照组的体重与BMI丢失值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39)。(2)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从各维度得分看,除“总体满意度”、“技术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经济性”这三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教育依从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为(75.92%vs 7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0)。结论:1.基于5Ts回授法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出院患者的ONS相关知识水平及健康素养水平,并提高其ONS短期及长期依从性。2.基于5Ts回授法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胃癌术后患者出院12周时的体重丢失值与BMI丢失值,但对出院后5周时患者的体重丢失值与BMI丢失值无影响。3.基于5Ts回授法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
其他文献
全媒体时代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多维度立体化融合,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主体特征特殊化、客体来源多元化、载体形式立体化、传播内容浅层化和传播语言随意化等新的显著特点,这给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高校要在把握舆论引导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舆论引导体制机制、打造全媒体舆论引导金字塔、着力提升舆论主体获得感、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等实践进路,不断提升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党报评论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站位高,不是口号堆砌,而是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把握定位、观察思考,看大势、明事理、出高招。全媒体平台技术的出现,为多元化传播形态聚合提供了无边界的全新领域,党报评论在各种力量博弈的“舆论战场”上,必须勇担舆论引导主力军责任,挺进互联网主战场。评论不是观点的“裸奔”和思想的“单飞”,需要表达的智慧,表达之美有助于观点的出行和抵达。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服务于为国家培养高思政素养的外语人才的具体措施。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践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探究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路径。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1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进行吞咽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条款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起诉条件和起诉主体。结合现有学术研究成果和具体司法实践情况来看,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提起条件应当满足个人信息处理者主体适格、存在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且损害了众多个人权益三项条件;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三种法定起诉主体应当分别定位为主要起诉主体、必要起诉主体和补充起诉主体;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具体路径选择需要结合两种公益诉讼模式的立案条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途径之一。在高中阶段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语篇分析理论提倡学生从整体理解语篇入手阅读文本,在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和语篇分析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中英语实际教学情况,探究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运用策略,以期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供策略。
为了提高膀胱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出一种基于低频电子脉冲的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首先,根据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功能需求,对治疗仪整体方案进行设计,并结合国内外治疗设备参数指标和临床经验,对设计的治疗仪电刺激参数进行设定;其次,根据治疗仪整体设计方案,对其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微控制器、电源和DAC转换等硬件,以及刺激波形生成、主控程序、按键处理程序等软件;最后,对刺激输出波形和电压升压电路进行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8条规定了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需承担的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该义务来源于行政法上的第三方义务,与“基于风险的进路”的个人信息保护理念相适应。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当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体系,设立独立监督机构。独立监督机构的具体适用对象即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对应的是《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的超级平台经营者与大型平台经营者。外部独立监督机构既是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公司治理
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诸多严重挑战。以2009—2021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53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为样本,以政策量化分析为研究方法,从政策效力、政策部门、政策目标、政策措施4个维度对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与协同演变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行业探索阶段、全面发展完善阶段,政策数量及总效力持续增加,但政策平均效力反而下降;部门协同存在局部“聚集”现象,协同
《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初步构建了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如何确保个人信息保护的各项法律规定落到实处亟待关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理解使用协议、掌握使用情况、寻求司法救济等方面仍存在困难,手机APP在对个人信息“授权—处理—负责”的全过程中存在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各项原则不到位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应处理好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与严格保护、法律的保守与科技的创新、个人信息主体与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