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抑制人高、中、低分化结肠腺癌细胞生长、诱导凋亡的机制及其对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差异性。方法第一部分将高、中、低分化人结肠腺癌细胞株复苏、培养、传代。并分别进行裸鼠种植,建立高、中、低分化人结肠腺癌动物模型,病理切片确定每个细胞株的分化程度。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分别接种高、中、低分化人结肠腺癌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各8只。对照组植入无125Ⅰ放射元素的空载粒子(OmCi);实验组植入0.8mCi (29.97MBq)125I粒子;空白组不植入粒子。每三天测量瘤体长径和短径并计算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分批处死各组裸小鼠,记录肿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分别用PI染色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检测肿瘤细胞原位凋亡情况。第二部分建立碘-125粒子体外照射实验模型,实验组以0.8mCi (29.97MBq)125I粒子,对高、中、低分化人结肠癌细胞连续72h照射,总放射剂量为226cGy。对照组植入无125Ⅰ放射元素的空载粒子(0mCi),空白组无植入粒子。用细胞计数法分析肿瘤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变化。探讨细胞周期蛋白表达量和碘-125粒子放射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碘-125粒子照射28d,各组裸小鼠肿瘤体体积、重量有差异(P<0.05);125Ⅰ粒子对高、中、低分化结肠腺癌的抑瘤率为30.07%、33.65%%、42.33%%。(P<0.05);高、中、低分化结肠癌实验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降低明显,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结肠腺癌实验组凋亡指数为(4.24±1.5)%、(8.6±3.2)%、(18.6±6.6)%。实验组凋亡发生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3个不同分化程度实验组进行两两组间q检验,碘-125粒子对低分化实验组提高肿瘤抑瘤率、促进细胞凋亡、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的作用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实验组。第二部分:实验组细胞倍增时间增长,生长速度减缓较大,差异显著(P<0.05)。细胞流式仪检测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CyclinE和CDK2、CDK4、CDK6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细胞周期蛋白CDK2、CDK4、CDK6、CyclinD1、CyclinE表达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个不同分化程度实验组进行两两组间q检验,碘-125粒子对低分化实验组肿瘤倍增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下调细胞周期蛋白家族表达的作用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实验组。结论:一、125I引粒子明显抑制高、中、低分化人结肠腺癌的增殖;二、人结肠腺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细胞在’25I粒子持续低剂量辐射下细胞凋亡增加,且存在时-效关系。三、人结肠腺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细胞在125I粒子持续表达下调,可能是增殖受到抑制的生物学机制之一。四、通过125I粒子对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人结肠腺癌作用的实验,将抑瘤率、肿瘤生长曲线、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蛋白表达,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凋亡情况等研究指标相比较,发现125I粒子抑制低分化人结肠腺癌细胞生长作用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明显高于其对中分化及高分化人结肠腺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