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成区雕塑景观规划方法初探——以上海市普陀区城市雕塑规划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当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趋势的推动下,以普陀区城市雕塑总体规划提供的机遇为契机,城市雕塑整体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城市雕塑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城市雕塑建设现状,对城市雕塑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建成区雕塑景观规划的可行办法,并为上海市普陀区城市雕塑建设发展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对策。全文致力于回答三方面问题: 第一,我国城市雕塑景观建设的所处阶段和存在问题。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市雕塑发展需经历三个阶段:开展城市雕塑运动——结合本土文化融合、创新——全面的雕塑建设。目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尚处于第一阶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雕塑行业内部问题,政府立法管理问题和公众参与问题三个方面。 第二,城市雕塑环境性、社会性、公共性、长期性四点特征的内涵问题。 其中城市雕塑和环境的关系是城市雕塑存在的物质体现,考虑城市雕塑的空间环境要素,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是城市雕塑规划的基本方法;城市雕塑的取材、立意和所处的社会的特征相关,因此城市雕塑的社会性也是规划应考虑的部分;城市雕塑公共性的实现是城市雕塑和公众接触且为公众接受的途径;城市雕塑长期性的研究是城市雕塑管理的保障。 第三,城市建成区雕塑景观规划的方法问题。 从城市雕塑特性研究出发是城市雕塑景观规划的可行途径,城市建成区雕塑景观规划工作应包含以下6项内容: 1. 总结城市雕塑建设现状,对现状建设存在问题提出处理对策; 2. 研究城市雕塑景观建设的物质背景,总结、提炼城市景观体系框架,为城市雕塑发展分布提供物质载体; 3. 研究城市雕塑景观建设的人文背景,为城市雕塑建设的取材和立意提供依据,为城市雕塑发展分布提供精神载体; 4. 研究城市公共空间分布,为城市雕塑与公众接触提供空间载体; 5. 组织公众参与活动,促进城市雕塑景观建设公共艺术化的实现; 6.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进行合理有效的植被恢复重建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植物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本文以一年生毛白杨为实验材料,从接种根癌农杆菌后形成的毛白杨瘿瘤和树体的构造、木材化学组成、细胞内含物含量方面研究,旨在探讨瘿木形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显微构造分析表明
以转抗虫基因741杨为受体,进一步转化了发根农杆菌Ri质粒T—DNA,获得了转多基因741杨株系,通过转多基因植株生根特性、形态变异、叶片Bt毒蛋白含量、激素含量及抗虫性分析,初步筛
关键词:小学历史课程;人教版六年级教材;近代中国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6-0055-03    教材版本:  人教版历史教材六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不屈的中国人·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学设计思路:  设置情境,虚拟历史,亲历历史:师生谈话,帮助学生建构中国近代史的认知框架,知道其起止;运用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站起
玳玳(Citrus aurautium)为芸香科柑橘属酸橙的变种,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木本香花,其花香气浓郁,可供窨制花茶、香精提取和入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研究以玳玳花瓣
本文对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切花的预处理液配方和低温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药剂种类和浓度的配比试验,选取切花瓶插寿命作为衡量指标,筛选出最佳预处理液配方;
幼苗更新的形成依赖于许多微生境因子,微生境的有利与否,对更新幼苗的发生格局具有决定的作用,成为植物种子能否萌发和生长的决定因素,影响着幼苗存活这一非常敏感的生态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