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地区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物候作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性指标,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其变化较为突出。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有较大的差异,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过去的长时间段内,全球温度升高已成为事实,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由于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地表温度由快速增温期进入“间断”期。为研究在这种气候变化的条件下东北亚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物候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选取1998年为界线,基于对五种方法提取的北半球GIMMS NDVI3g数据集的物候期求取均值,并计算了1982-2014年、1982-1998年和1999-2014年间东北亚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返青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枯黄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GSL)三个物候数据,分析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东北亚地区植被物候期均表现出一定纬向分布特征,返青期由南向北逐渐推迟,集中在第110-130天,枯黄期呈现波动提前趋势集中在第275-300天,生长季长度由南向北逐渐缩短,持续在150-200天之间。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返青期最早,草地最晚;草地枯黄期最早,阔叶林最晚;生长季长度最短为草地,最长为阔叶林。(2)时间上,在变暖间断前期,东北亚地区五种植被类型的返青期均呈现提前趋势,阔叶林提前速率最大(0.39天/年),五种植被类型的枯黄期均呈现推迟趋势。然而在变暖间断期间,所有植被类型返青期提前趋势均减缓,枯黄期中针叶林、混交林和草地均提前,针叶林(0.78天/年)和混交林(0.44天/年)提前显著。空间上,变暖间断前期返青期呈提前趋势的植被类型为耕地和森林,像元占比为76%,仅24%的像元呈推迟趋势,以森林植被类型为主;枯黄期58.4%的像元呈推迟趋势,以针叶林植被类型为主,41.6%的像元呈提前趋势,以阔叶林和耕地植被类型为主。变暖间断期间,返青期提前像元占比减少了10.1%,推迟像元占比增加了10.1%,主要发生在针叶林植被类型中;枯黄期推迟像元占比减少了5.9%,提前像元占比增加了5.9%,植被类型仍以针叶林为主。(3)在1982-2014年间东北亚地区植被返青期对季前温度的响应最为明显,同时五种植被类型的返青期与季前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季前温度的升高使得返青期提前。植被枯黄期与季前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在空间上呈现异质性,大致上以55°N为界,以北地区季前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使得植被枯黄期提前,主要以针叶林植被类型为主;以南地区季前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使得植被枯黄期推迟,主要以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和耕地植被类型为主。变暖间断前期结果与整个时间段内相同,变暖间断期间季前温度仍为植被返青期的主控因子,其对森林植被的影响变强,对耕地和草地的影响变弱,整个区域显著性水平下降;针叶林和草地枯黄期与季前降水呈负偏相关关系,混交林和耕地枯黄期与季前温度呈负偏相关关系,阔叶林枯黄期由降水主导转为云覆盖度主导的正偏相关关系,枯黄期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该结果不具有显著性。(4)变暖间断前期,五种植被类型返青期均提前,温度敏感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3.1天/℃),耕地(2.8天/℃),混交林(2.3天/℃),草地(1.5天/℃),针叶林(1.4天/℃);五种植被类型枯黄期均推迟,敏感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2天/℃),阔叶林(1.6天/℃),耕地(1.4天/℃),混交林(0.9天/℃),草地(0.8天/℃)。然而在变暖间断期间,五种植被返青期温度敏感性表现为混交林返青期提前程度比变暖间断前期增加了9%,而草地降低73%,耕地降低71%,阔叶林降低32%,针叶林降低7%;五种植被类型枯黄期提前,混交林提前程度是间断变暖前期的4.5倍,耕地为3倍,草地为1.9倍,针叶林为1.8倍,阔叶林为1.6倍。可见在东北亚地区变暖间断期间植被物候期确实不同于以往研究,枯黄期变化最为明显。返青期对降水的敏感性在变暖间断期间有所增加,返青期降水敏感性程度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0.7天/mm),针叶林和混交林(0.5天/mm),耕地(-0.3天/mm),阔叶林(0.22天/mm);枯黄期对降水的敏感性仍较小。在变暖间断期间植被枯黄期对云覆盖度的敏感性变化较大,阔叶林、草地和耕地枯黄期分别推迟0.5天/%,0.2天/%和0.2天/%,针叶林枯黄期提前0.3天/%,混交林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名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人。其中,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20ml股神经阻滞组),C组(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20
目的:探讨五种天然活性成分:双氢青蒿素、常春藤皂苷元、熊果酸、松萝酸和牛蒡子苷元的抗弓形虫活性,同时评价几个系列衍生物的抗弓形虫效果。研究方法:首先,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抗弓形虫感染药物筛选模型,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评价受试化合物对宿主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检测其抗弓形虫作用选择性;接下来,通过构建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模型,选择活性较优的化合物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组(螺旋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光电成像系统在海洋应用的相关领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短波红外成像机制与可见光类似,通过探测物体反射的短波红外光线进行成像,细节较为丰富,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透烟、雾效果。面对海洋恶劣的天气,使用短波红外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海洋容易起雾,比较潮湿的环境。所以将短波红外应用于智能光电成像系统,可以满足海洋探测的需求。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实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比值指标:血小板/白蛋白(Platelet to albumin ratio,PAR)、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FPR)和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Fibrinogen to lymphocyte ratio,FLR)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OC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课程标准将数学建模划分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思维,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了解知识的现实应用。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水平,同时也概括了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在2019
序列密码的一个重要且基本的特性就是安全性,通常采用伪随机序列作为密钥流序列.作为密钥流的生成机制,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的性质将决定密钥流序列的性质.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借助其在硬件和软件实现上的高效性,被广泛地应用在流密码的设计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密码将移位寄存器作为驱动结构,例如eSTREAM的最终入围作品Trivium,Mickey和Grain等.然而,由于复杂性和缺乏有效的工具,移位寄存器
本试验在大豆9年连作地设氮磷、氮钾、磷钾、氮磷钾、不施肥不同组合,栽培吉育47品种,分析了不同施肥组合对大豆连作地土壤养分、农艺性状和土壤中细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论如下:⑴施氮、磷、钾肥可使土壤p H值降低,Ec值提高,施氮肥直接增加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施磷肥提高速效磷含量,施钾肥提高速效钾含量。氮磷钾组合施肥使土壤p H值低,Ec值最高,有效补充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氮
糯米(Oryza sativa L.Var.),又称江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壳种仁,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的功效,常用于制作发酵酒。清酒是由大米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过滤、脱色、煎酒、贮存等工序制作而成,而糯米清酒是以糯米为原料,采用酵母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口感柔和,酸甜适宜等优点。由于糯米成本高于大米,目前对于糯米清酒的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为合理利用废弃菌渣资源,本试验利用黑木耳菌渣辅以鹿粪对农田栽培人参土壤进行改良。对人参的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及人参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探究菌渣与有机肥配施对农田土壤的改良状况及人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找到菌渣和有机肥料的最佳配比和施用量,综合评价人参生长状况和品质。主要结果如下:(1)菌渣和鹿粪的施入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土壤p H值和电导率值,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
具有化学式MX3(M=Co、Rh、Ir,X=P、Sb、As)的方钴矿,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粒子群晶体结构搜索技术,在0-100 GPa范围内对CoP3进行结构预测。研究预测得出高压新相的物理性质。研究表明在高压下,CoP3晶体结构发生了三次结构相变,为一级相变。其相变序列为Im(?)(α相)-→Pnma(β相)-→C2/c(γ相)-→C2/m(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