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且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未普及胃癌的筛查等原因,中国胃癌在诊断时多已发展为晚期胃癌,常伴淋巴结和/或远处器官转移。肝脏是胃癌病程中转移发生率最高的器官,且胃癌患者发生肝脏转移后一般预后较差,但仍有一些患者能够达到相对较长的生存期,筛选与发生肝转移的时间和生存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是预测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的关键。免疫系统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已有研究证实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但与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时间以及肝转移发生后的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的时间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和临床病理因素,随访生存期。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特征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胃癌肝转移患者63例,其中单核细胞计数升高患者27例,降低患者36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中位时间为8.47个月。术后单核细胞计数升高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的中位时间11.97个月,而单核细胞计数降低患者的发生肝转移的中位时间为7.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程度、N分期、原发灶大小、单核细胞计数变化影响胃癌肝转移时间(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术后单核细胞计数变化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肝转移发生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04个月。术后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患者23例,降低患者40例。术后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1.33个月,而术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6.93个月,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原发灶大小、术后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时ALB升高是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原发灶大小是影响肝转移后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胃癌根治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降低的患者相比,单核细胞计数升高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的时间较晚;与胃癌根治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的患者相比,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的患者发生肝转移后总生存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