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监狱警察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种类,承担司法制度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司法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一旦他们出现工作漏洞和渎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关于监狱警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已经有相关研究表明了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远远高于普通的人群。基于以上实际中存在的现状,本研究将对监狱警察的心身症状、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现状运用内观认知疗法进行干预,使监狱警察适应工作压力的能力提高,并且使监狱警察的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得以提升。方法:对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我市某监狱的警察,进行SCL-90量表评分,其中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的100名警察,并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按照随机数表将参与干预治疗研究的100名警察平均分配为两组,对照组50例,内观认知治疗(NCT)组50例。内观认知治疗组的警察将接受接连7天的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进行除内观认知治疗外的团体性的心理培训和健康教育。在入组和治疗后,分别进行一次量表评分,评估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PSSS),抑郁自评量表(SDS),惧怕否认评价量表(FNE),自我监控量表(SM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等。结果:结果分析中,内观认知治疗干预组50人,对照组50人。在进行内观认知疗法的干预前,分别评估了两组人员之间的一般情况和各项指标,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1)NCT组干预后SAS总分以及各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经干预后NCT组SAS总分和各因子减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NCT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在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NCT组焦虑因子得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并且干预后与干预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SDS抑郁评分NCT组患者较干预前具有明显的下降,经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型后,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34,P=0.000)。SDS抑郁评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比较,对照组的抑郁评分在干预后要比干预前降低,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79,P=0.000)。NCT组的抑郁评分在干预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后,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3.130,P=0.030)。(4)干预后NCT组FNE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t=-3.406,P=0.002);经过干预后NCT组的FNE评分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降低(t=-2.900,P=0.005)。(5)干预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朋友支持分、家庭支持分NCT组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4/P=0.000)。结论:1.经过内观认知治疗的干预后,监狱警察的焦虑状态取得显著的改善。2.经过内观认知治疗的干预后,监狱警察的心身症状取得显著的改善。3.经过内观认知治疗的干预后,使监狱警察惧怕否认的评价现状得以显著改善,并且对于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他们也能够更客观地对待。4.经过内观认知治疗的干预后,监狱警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5.本研究证明内观认知疗法是一种操作方便并且时间短的心理干预疗法,对监狱警察心身症状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使监狱警察适应工作压力的能力提高,并且使监狱警察的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