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线交易场景中,本地偏好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指投资者行为呈现地理位置上的趋同性,而不是扩散到广泛的距离范围,换句话说,投资者行为很难打破地理位置限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市场结构分析、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福利提供等方面,都应该考虑投资者行为的本地偏好特征。贸易的本地偏好并被认为是国际宏观经济学六大谜团之一。在众筹平台中,所有资金流都是通过在线转账实现的,不涉及地理位置隔阂;同时,信息流对所有投资者来说都是可见的,亦不存在地理位置的差异。互联网发展打破了线下交易的空间壁垒,理应不会呈现显著的本地偏好现象。但鲜有研究专注于在线众筹市场中的本地偏好,更没有研究试图讨论在线众筹中本地偏好的经济影响;更没有相关研究试图比较不同国家间投资者的本地偏好差异。本文引入数据挖掘和计量模型,搭建投资者本地偏好行为与众筹项目融资效果的桥梁。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组、分层、分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投资者多层次本地偏好行为模型。采用来自全球最大的基于回报的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的数据,采用爬虫技术抓取了136234个众筹项目,以及这些众筹项目的地理位置数据,爬虫还采集了所有投资者的地理位置信息。而为了横向比较中美两国投资者在本地偏好上的差异,采用了来自点名时间(Demohour)上的347个中文众筹项目,及其详细的投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实证分析方法,本文得到的了以下关键的研究结论:(1)打破了地理位置局限的在线众筹模式,表现出了显著的本地偏好。在线金融市场中,本地偏好是投资者的典型行为模式,即投资者倾向于投资距离自身较近的众筹项目,而不愿意投资距离较远的众筹项目。(2)证实了投资者在不同项目类别中的本地偏好呈现不同的趋势。已有的研究中,都是把投资者行为模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而没有对本地偏好对象进行细分。本文把项目按照类别进行细分,证明了在不同的项目类别下,投资者行为呈现不同模式的本地偏好。一些项目类别中,本地偏好显著存在并影响融资绩效;而在另外一些项目类别中则没有这种效果。(3)本地偏好在众筹投资行为中的存在具有层次性,动态扩散性并对融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采用的数据具有时间变量,便于以动态视角考察本地偏好的变化,有助于深刻理解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变化。在融资初期,投资者与融资者的距离较近,随着融资的进行,投融双方的平均距离从3605公里逐渐增加到4229公里。本地偏好的扩散在不同项目类别中呈现完全相异的走势,通过预测模型发现,在考虑本地偏好的扩散下,对项目融资结果的预测准确率从63%上升到70%以上。(4)对中美两国投资者的本地偏好趋势进行比较,实际投资数据表明:美国的投资者更加开放,他们投资外国项目的比例更大;而中国投资者的本地偏好则更加强烈,即中国投资者投资本国的项目更加积极。从中美两国的内部上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本地偏好,展示了地区差异。理论上,西方海洋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对投资者的在线众筹项目投资行为存在影响,在海洋贸易背景下,投资者更加具有开放的精神,因此对本地资源的偏好较小。而在中国的农耕背景,投资者受到农耕文化、乡土情结、血缘、姻缘、乡缘、地缘、人缘等因素更大,对本地资源的依赖也更大。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投资者行为差异,有助于扩展乡土情结对在线众筹项目投资行为的应用和解释。本文丰富了对投资者行为模式的理解,提升了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和营销渠道,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照。本研究有助于以本地偏好行为模式作为指导,设计新一代的互联网众筹模式:依据投资者行为模式的特点,指导设计新一代的互联网众筹模式,充分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和投资特点,提高互联网金融的融资能力和友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