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M的软件配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软件技术的进步,软件开发已经形成了团队式、规模化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软件项目的复杂性和集成度不断提高,开发出的产品以及各种文档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有些软件企业由于管理不善而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团队沟通困难,软件重用率低下,代码冗余度高,文档不健全,项目风险增加等等。事实表明,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尤其是软件的配置管理,这已经成为软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并引领企业走向产业化的必要条件。软件配置管理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中第二级的一个关键过程域,该模型对于企业配置管理要达到二级标准应具备的条件作出了相关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并没有具体说明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执行以及执行到什么程度。因此,如何将CMM中的相关要求转化为生产力,并为企业在配置管理方面的不断改进提供一个有据可依、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对相关理论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CMM的软件配置管理成熟度模型。该模型将企业配置管理过程的改进分为五个逐步提高的等级,对每一等级应达到的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做出了详尽描述。模型不仅体现出CMM架构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脱离CMM独立存在,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依据本文提出的新模型,作者对所在实习公司配置管理的实际水平进行了评估,并针对公司管理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个方便实用的配置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针对VSS进行的二次开发,可通过操作Windows API实现对VSS的管理,通过对文件登录贷出功能的控制来实现对版本的控制。同时,该系统是基于构件而开发的,其粒度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确定。本系统开发成本低,实用性强,并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与可扩展性。目前,系统已投入实际使用,运行效果良好,切实改善了软件开发流程,提高了开发效率,给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为研究瑜伽和健身跑在相同心率区间(120-140次/min),练习相同时间情况下对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三项指标影响的差别,于练习前后分别测试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三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