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锂离子电池制备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逐步占领了市场。由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较快,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使用量越来越大。同时,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数量也在不断迅速增加,这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会造成贵金属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其资源化产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火法冶金的方法从废电池中获得金属、金属氧化物及简单的化合物;另一方面是采用湿法冶金法,从废电池溶解液中获得铁氧体或者三元材料。然而,由于存在工艺复杂、二次污染严重、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等明显的不足之处,废旧电池资源化的工业化生产未能得到充足的发展。本论文研究了以废旧电池为原料,采用不同制备方法获得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产物元素比例的调整及掺杂元素掺杂量的探讨,进一步借助TG、TR、XRD、SEM、VSM和磁致伸缩探测仪等手段完成对产品的表征,通过对产品微观结构的分析和调整,达到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通过研究表明:以废旧锂离子电池为原料,采用柠檬酸为凝胶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磁致伸缩性的钴铁氧体。适宜的制备条件为:溶液pH=6.5,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总量比为1:1,前躯体在800℃煅烧3 h,所得产品颗粒呈椭圆形、平均颗粒尺寸74 nm,最大磁致伸缩系数为-101.2 ppm;以硝酸溶解废旧电池所获得的溶液为原料,通过自蔓延燃烧法成功制备出不同金属离子取代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Co1-xMxFe2O4)。通过对不同取代元素和不同取代量的研究发现:Zn2+取代Co2+提高了产品的磁性能,在Co1-xZnxFe2O4体系中x=0.2时,饱和磁化强度为94.23 emu/g。在Co1-xNixFe2O4和Co1-xCuxFe2O4体系中,提高了产品的磁致伸缩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水热耦合法,在适宜的水热条件下制备出具有刺猬状的球形钴铁氧体磁致伸缩材料。产品的微观结构有利于超交换作用和磁畴壁的偏转,磁致伸缩性能较单纯的溶胶-凝胶法所获得产品,其性能有一定的提高,最大磁致伸缩性能参数为-158.5 ppm。本论文的创新点是:通过取代的方法改变金属离子在钴铁氧体尖晶石结构中的位置,改善产品磁致伸缩性能;通过对产品制备条件的优化和微观结构的调整,增强A-O-B超交换作用和降低磁畴壁偏转阻力,提高产品磁致伸缩性能。本文为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避免了金属资源的浪费,同时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以LiNO_3、电解二氧化锰(electrolytic manganese,EMD)、碳凝胶为原料,采用熔融浸渍法制备碳包覆的LiMn_2O_4粉末。通过XRD、SEM和EDX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包覆的锰酸锂为结构单一的尖晶石结构,颗粒大小均匀,正极材料中碳含量为4.53%。以不同倍率进行充放电测试,碳包覆的LiMn_2O_4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主要归结于包覆碳增强了颗粒间的导电性,
聚乳酸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端基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性研究对于指导聚乳酸改性及聚乳酸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异丙醇、苯酚、1-羟基芘为引发剂,以
江河入海径流通量是影响流域排海污染物通量的关键参数,也是实施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的技术难点.本文对江河入海径流通量监测的两项关键技术,即监测断面设置方法和流态监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