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制度最初设计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密切高层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克服官僚主义,加强中央对地方和基层的监控。信访制度在沟通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信访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信访自身的制度设计缺陷和社会现实给信访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基层上访治理陷入案件数量大、处理率低、缠访、闹访、截访、打击报复等困境。一方面,基层上访及其治理仍作为“社会安全阀”、“矛盾调解器”,在维护群众权益缓和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基层上访和基层上访治理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不断凸显,并引发党群、干群矛盾甚至恶性群体事件又使其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曾经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如今却成为被治理的对象。基层上访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非无法解决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其症结就在于基层上访治理法治化程度太低,配套制度不健全。因此,笔者认为,完善基层上访治理机制的最好途径莫过于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尤其是在我国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入和宪政理论的日趋完善的今天,基层上访治理法治化的问题有必要尽快提上日程。本文在借鉴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信访和法治的关系入手,通过借鉴国外相类似制度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通过具体制度的创新来完善基层上访治理的建议,以期对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