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数量上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也大幅扩张。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是摆在众多研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一直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促使东北地区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体制性及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区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备受关注。转方式与调结构成为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本文通过梳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泰尔指数与H指数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产业结构低度化,传统重工业所占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其二,东北地区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弱,生产要素流通不畅。其三,东北地区各产业现代化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其次,相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缺乏基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的探讨与分析,故本文从其广义内涵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进而考察东北三省经济运行现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体上虽然有所提升,近些年出现下降的风险。这说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导,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利于未来发展,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刻不容缓。最后,本文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视角,探究两者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利用泰尔指数和H指数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状况进行描述,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状况加以评价。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还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升均存在积极影响,但前者影响效应要明显大于后者。因此,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时,更要注重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产业基础、地理资源和政策支持等优势,以此提升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
其他文献
饵丝稻是制作腾冲饵丝的主要原料稻谷,是对若干水稻品种的统称,具有明显的生产地域性。本文通过对腾冲饵丝的简要介绍,指出搞好饵丝稻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饵丝稻生产的历史
我国公路养护坑槽常规挖补方法以缺少性能可靠的小型专业设备为主,普遍存在施工速度慢、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对路面破损处的旧沥青混合料加热后添加一定的骨料搅拌后再生修补
汞是一种高毒性、易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的全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水环境中的汞离子被认为是毒性最大,最危险的污染物之一。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净化系统
病害是引起瓜类死藤的主要原因,这些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蔓枯病、疫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此外还有生理沤根等。发病原因主要是种子带菌、连年重茬、气候忽冷忽热等所致。
紧邻地铁的深大基坑,支护安全度要求高、变形控制严格。在北京地区普遍采用桩锚基坑支护体系,但锚杆进入地铁保护区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行。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是近年来国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