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AME联合ZnPP-9对大鼠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酶学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NO抑制剂L-NAME及CO抑制剂ZnPP-9抑制内源性NO、CO的生成,观察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以及硫化氢(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的变化,从而探讨NO/NOS体系及CO/HO-1体系在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对H2S/CSE体系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复合因素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正常对照+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锌原卟啉-9(Znpp-9)组(NC+L-NAME+ZnPP-9组)、肝硬化模型组(CIRM组)、肝硬化模型+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锌原卟啉-9(Znpp-9)组(CIRM+L-NAME+ZnPP-9组)。利用插管法测定大鼠门静脉压力;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的含量;联二亚硫酸盐法测定CO的含量;运用敏感硫电极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H2S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门静脉内皮细胞上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组织中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1.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经病理学证实,大体上可见肝硬化大鼠肝脏变形,失去正常光泽,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质地硬,光镜下见肝细胞再生,脂肪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   2.门静脉压力测定   与NC组相比,CIRM组压力明显升高(P<0.01),而NC+L-NAME+ZnPP-9组压力则无统计学意义;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压力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血浆中NO、CO及H2S含量变化   与NC组相比,CIRM组血浆中NO、CO含量明显升高,H2S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NC+L-NAME+ZnPP-9组NO、CO含量明显降低,H2S的含量则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NO、CO含量明显降低,H2S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   4.门静脉内皮细胞上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免疫组化观察   与NC组相比,CIRM组eNOS、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NC+L-NAME+ZnPP-9组eNOS、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eNOS、iNOS、HO-1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   5.肝组织中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的表达   与NC组相比,CIRM组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eNOS、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降低,而(P<0.01),NC+L-NAME+ZnPP-9组eNOS、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eNOS、iNOS、HO-1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   结论:   1.NO/NOS体系及CO/HO-1体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NO、CO和H2S之间是相互影响的,NO、CO可以上调H2S/CSE体系。   3.肝硬化血浆中NO的过量生成主要是iNOS高表达所致。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5mm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绝经后内膜厚度≥5mm的女性子宫内膜的形态、血流及临床信息
目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退行性病、多发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等,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的坏死、功能的缺失。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
客家建筑艺术不仅与中原文明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也体现了客家人在与自然环境的博弈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客家建筑艺术的根源主要从历史根源、自然环境和中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