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NO抑制剂L-NAME及CO抑制剂ZnPP-9抑制内源性NO、CO的生成,观察肝硬化大鼠门静脉压力以及硫化氢(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的变化,从而探讨NO/NOS体系及CO/HO-1体系在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对H2S/CSE体系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复合因素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正常对照+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锌原卟啉-9(Znpp-9)组(NC+L-NAME+ZnPP-9组)、肝硬化模型组(CIRM组)、肝硬化模型+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锌原卟啉-9(Znpp-9)组(CIRM+L-NAME+ZnPP-9组)。利用插管法测定大鼠门静脉压力;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的含量;联二亚硫酸盐法测定CO的含量;运用敏感硫电极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H2S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门静脉内皮细胞上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组织中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1.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经病理学证实,大体上可见肝硬化大鼠肝脏变形,失去正常光泽,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质地硬,光镜下见肝细胞再生,脂肪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
2.门静脉压力测定
与NC组相比,CIRM组压力明显升高(P<0.01),而NC+L-NAME+ZnPP-9组压力则无统计学意义;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压力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血浆中NO、CO及H2S含量变化
与NC组相比,CIRM组血浆中NO、CO含量明显升高,H2S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NC+L-NAME+ZnPP-9组NO、CO含量明显降低,H2S的含量则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NO、CO含量明显降低,H2S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
4.门静脉内皮细胞上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免疫组化观察
与NC组相比,CIRM组eNOS、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NC+L-NAME+ZnPP-9组eNOS、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eNOS、iNOS、HO-1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
5.肝组织中eNOS、iNOS、HO-1以及CSE蛋白的表达
与NC组相比,CIRM组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eNOS、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降低,而(P<0.01),NC+L-NAME+ZnPP-9组eNOS、iNOS、HO-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RM组相比,CIRM+L-NAME+ZnPP-9组eNOS、iNOS、HO-1含量明显降低,CSE蛋白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
结论:
1.NO/NOS体系及CO/HO-1体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NO、CO和H2S之间是相互影响的,NO、CO可以上调H2S/CSE体系。
3.肝硬化血浆中NO的过量生成主要是iNOS高表达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