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颈椎病患者拍摄颈椎在不同屈伸角度下的X线侧位片,测量颈椎在不同屈伸角度时,各个相邻颈椎节段的活动度,对正常人及颈椎病人的颈椎各个节段屈伸运动进行分析,旨在观察正常人和颈椎病人颈椎屈伸活动过程中各节段之间的活动度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国人18例为A组(男10,女8)和颈椎病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并结合影像学改变,符合各型颈椎病诊断要求)21例为B组(男12,女9)。将整个颈椎屈伸活动范围划分为7个不同屈伸位,分别为:过伸位、1/2过伸为、中立位、1/4过屈位、1/2过屈位、3/4过屈位;分别在这7个不同屈伸位上拍摄颈椎X线侧位片。将摄取的侧位片通过CorelDRW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颈椎曲度角及C2至C7之间相邻两椎体间的成角。将取得数据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人组颈椎在过伸位C5/6、C6/7活动度大于C3/4、C4/5(P<0.05);2、正常人组在1/2过屈位下,C4/5、C5/6活动度大于C3/4和C6/7(P<0.05);C4/5在颈椎1/4过屈位、1/2过屈位、3/4过屈位角度活动度和颈椎曲度角比值分别为45.39%、52.04%、38.39%;C5/6在1/2过屈位、3/4过屈和颈椎曲度角比值41.65%、34.21%。3、正常人组和颈椎病组C6/7在1/4过屈位、1/2过屈位、3/4过屈位的活动度小于其他节段(P<0.05),表现为“逆向运动”。4、正常人组C5/6节段在1/4过屈位、1/2过屈位、3/4过屈位活动度大于颈椎病组(P<0.05);结论1、C5/6、C6/7是颈椎后伸运动活动度较大节段。2、正常人C4/5、C5/6在颈椎前屈运动中活动度较其他节段大。3、C6/7是前屈运动活动度最小的节段。4、颈椎病组C5/6节段活动度小于正常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