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受众获取信息前所未有地便捷,关注社会事件并参与讨论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在面对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影响力大且颇具争议的事件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受众对争议性事件的态度、看法往往大相径庭。基于这一现象,本文拟选取时下热门且较富争议的山东大学为外籍学生配“学伴”项目为例子,以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受众对该事件的参与程度(涉入度)和对五条微博高赞评论的看法。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下3个问题:1.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受众对该类事件的涉入度;2.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受众对此类事件的态度;3.不同涉入度的受众对该类事件的态度。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和涉入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对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梳理,大量前人研究证明,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是合成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最重要的3个维度。因此,本文将受访者按照每个维度分为高中低三组,分别研究每组受众对目标事件的涉入度和态度。然后对涉入理论进行梳理研究。包括涉入概念的提出、中外学者对涉入含义的不同阐述,依据不同标准对涉入的分类和衡量。第三,对山东大学“学伴”事件进行简要回顾,并在微博网友对该事件的争论议题下,将排名靠前的高赞微博评论进行梳理,提取出该事件下五条获赞数最多的评论。第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样本受众的社会经济地位、对该事件的涉入度和对五条高赞评论的态度数据。最后,通过数据分析,逐一分析本研究所关心的几个问题: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受众对该类事件的涉入度;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受众对此类事件的态度;不同涉入度的受众对该类事件的态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样本受众对山大“学伴”事件的涉入程度在中等以上,其中中等涉入程度的人数最多,其次是低涉入程度的,而高涉入程度的人数最少。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不同涉入度的受众对“学伴”事件中不同倾向的评论观点都有较多参与者的赞同或不赞同。这表明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对一项事件的态度会呈现出多元性,从而表现出对事件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