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苗为试验材料,用PEG6000(聚乙二醇6000,渗透势为-0.3MPa)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硅对于干旱胁迫下雷竹的生长、光合作用、活性氧自由基及其防御系统、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变化以及对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分析施硅对干旱胁迫下雷竹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探讨施硅对雷竹抗旱性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不同梯度的硅浓度(0mM(CK),1.8mM,3.6mM,5.4mM,7.2mM,9mM)处理下水培雷竹苗生物量和硅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硅后6个月内,不同浓度硅处理下雷竹生物量增加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施硅量的增加,雷竹叶片中硅含量也随之增加。施硅6个月以后,5.4mM的硅浓度达到生物量增加最大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高浓度硅(7.2mM和9mM)处理时,雷竹生物量增加量有下降趋势。6个月后,3.6mM,5.4mM,7.2mM和9mM外部硅浓度的雷竹水培苗在硅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性。在施硅处理6个月后,不同处理的雷竹水培苗的硅含量会达到一个稳定数值。雷竹水培苗最适宜生长的硅含量为5.4mM。加硅使干旱胁迫下的雷竹体内的硅含量显著提高。且在不同部位的分布为:叶>秆>根。PEG胁迫的条件下,雷竹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显著的抑制。加硅提高了干旱胁迫下雷竹苗的鲜重,雷竹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较单一的PEG处理均显著升高,细胞间隙CO2浓度则显著下降。干旱胁迫条件下,雷竹叶绿素含量、chl a和chl b含量均显著下降,加硅能缓解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chl a和chl b影响。干旱胁迫下,雷竹叶片的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加硅处理后MDA含量显著下降。干旱胁迫下活性氧自由基及其防御系统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雷竹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发生明显变化。干旱胁迫使SOD酶活性下降,加硅后其活性上升;POD酶活性显著上升,加硅后显著下降;CAT酶活性下降,加硅后其活性上升。干旱胁迫下,雷竹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加硅处理后,各自的含量的显著下降。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雷竹苗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都发生明显变化,叶绿体膨胀,基质片层结构膨胀松散,排列方向稍有絮乱,质壁分离现象明显。相比较下,施硅改善了干旱胁迫下雷竹苗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硅处理可以提高雷竹的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