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蒿属花粉诱发小鼠变应性鼻炎致敏性的比较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用我国常见的三种气传蒿属花粉提取物免疫小鼠,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检测小鼠体内各种免疫指标,研究三种花粉的致敏特点,为后续研究三种蒿属花粉诱发的变应性鼻炎精准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基础研究的相关数据。方法:1.三种花粉黄花蒿、艾蒿、大籽蒿均购于杭州艾乐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花粉提取液,并分离所需的两种过敏蛋白组分Art v 1和Art v 3及其同源物。2.购买32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黄花蒿花粉致敏组、艾蒿花粉致敏组、大籽蒿花粉致敏组、空白对照组,每组花粉致敏组小鼠每次每只注射0.1mg对应蒿属花粉提取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对照液,第0、7、14、21天注射4次,第21天完成腹腔注射后,半小时后用致敏阶段所用浓度花粉提取液连续滴鼻激发,每次滴鼻100ul,连续激发14天。3.记录小鼠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光镜下观察小鼠鼻粘膜的病理性改变;利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总Ig E(t Ig E)水平的比较,每种花粉提取液对应的特异性Ig E(s Ig E)水平的比较,蒿属花粉主要致敏组分Art v 1和Art v 3及其同源物对应的s Ig E水平的比较,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5的含量的对比;以探究三种蒿属花粉诱发小鼠变应性鼻炎的能力以及免疫反应的差别。结果:1.观察过程中记录到小鼠有打喷嚏和挠鼻症状,有少量鼻涕流出。观察记录到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均>5分,均造模成功,空白组小鼠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均<5分,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组间两两相互比较,小鼠鼻部症状相对应评分无差异(P>0.05)。2.鼻黏膜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鼻黏膜上皮结构完整,纤毛排列均匀,黏膜下层血管无充血,无明显炎性细胞散落;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鼻黏膜有不同程度损坏,黄蒿花花粉致敏组小鼠鼻黏膜上皮结构紊乱断裂,充斥大量炎性细胞;艾蒿花粉致敏组小鼠鼻黏膜上皮结构排列紊乱,有中等量炎性细胞浸润;大籽蒿花粉致敏组小鼠鼻黏膜上皮结构不连续,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可知: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总Ig E(t Ig 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两两比较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t Ig E水平,黄花蒿花粉致敏组中t Ig E水平最高,大籽蒿花粉致敏组t Ig E水平最低,艾蒿花粉致敏组t Ig E水平居中(P<0.05)。4.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可知: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蒿属花粉提取液对应的特异性Ig E(s Ig 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两两比较三种蒿属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对应蒿属花粉提取液s Ig E水平,黄花蒿花粉致敏组中s Ig E水平最高,大籽蒿花粉致敏组s Ig E水平最低,艾蒿花粉致敏组s Ig E水平居中(P<0.05)。5.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可知: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三种蒿属花粉中重要变应原组分Art v 1和Art v 3及其同源物对应的特异性Ig E(s Ig E)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比较三组花粉致敏组中Art v 1及其同源物对应的s Ig E水平,黄花蒿花粉致敏组最高,大籽蒿花粉致敏组最低,艾蒿花粉致敏组居中(P<0.05);三组花粉致敏组中Art v 3及其同源物对应的s Ig E水平比较,从高到低依次为艾蒿花粉致敏组、黄花蒿花粉致敏组、大籽蒿花粉致敏组(P<0.05)。6.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可知: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IL-4和IL-5的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种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IL-4的含量最多的为大籽蒿花粉致敏组,其次为黄花蒿花粉致敏组,含量最少的为艾蒿花粉致敏组(P<0.05);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IL-5的含量最高为黄花蒿花粉致敏组,其次为艾蒿花粉致敏组,最低为大籽蒿花粉致敏组(P<0.05)。7.通过ELISA检测小鼠鼻腔灌洗液可知: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IL-4和IL-5的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组花粉致敏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IL-4含量最多的为大籽蒿花粉致敏组,其次为黄花蒿花粉致敏组,最少的为艾蒿花粉致敏组(P<0.05);三种花粉致敏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IL-5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黄花蒿花粉致敏组、艾蒿花粉致敏组、大籽蒿花粉致敏组(P<0.05)。结论:1、黄花蒿花粉致敏组小鼠鼻部症状行为学评分最高,小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学表现出的炎症损伤最重,小鼠血清中产生的t Ig E含量最高,小鼠血清中蒿花粉提取液对应的s Ig E含量最高,小鼠血清中蒿属花粉变应原重要组分Art an 1对应的s Ig E水平最高。2、艾蒿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中蒿属花粉变应原组分Art ar 3对应的s Ig E水平最高。3、大籽蒿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IL-4含量最高。4、黄花蒿花粉致敏组小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IL-5含量最高。
其他文献
以贵州某储灰场所采集的湿排粉煤灰作为原料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常压下,利用酸、碱浸出粉煤灰中氧化铝的特性和浸出剂种类、温度、浸出剂浓度及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粉煤灰中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助浸剂在酸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作用,并分析了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常压下不加助浸剂时只能浸出粉煤灰中一部分氧化铝,浸出率最高仅为29.01%;而在酸浸过程中加入助浸剂氟化铵时,可使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
选贤任能制度是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选贤任能模式是选贤任能制度的主体内容,是“贤能”标准与“选任”方式的有机组合,兼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选贤任能在实践中主要包括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考任制、竞任制等五大模式。五大模式在选任原则、选任主体、选任标准、人民民主特色上具有共通性,在适用对象、选任运行方向、价值取向上具有差异性。选贤任能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在运行机制方面,应适度区分选任模式中的领导管
迂曲度是反映土体微观孔隙结构和宏观渗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对研究多孔介质传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土体迂曲度模型的研究大多基于单一大小颗粒假设,忽略了颗粒级配对土体孔隙通道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假设土体颗粒为圆形,引入阻碍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表征土体颗粒排列方式,引入特征粒径表征土体颗粒级配,建立考虑多因素耦合影响的迂曲度几何模型。同时通过调整土体各粒径质量分数,随机生成不同初始级配与初始孔隙率的多孔介
<正>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劳动者”为核心,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奠定了劳动的重要社会地位与价值,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发展。当代青年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期刊
“对策实施与检讨”和“效果确认”是医院品管圈活动的重要步骤,体现了品管圈活动的具体改善过程与最终成效,也是“标准化”步骤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第7~9届(2019-2021年)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预审的2281个问题解决型品管圈项目的结题报告和评分结果,就目前医院品管圈活动在“对策实施与检讨”和“效果确认”这两个阶段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探讨相应的改善建议,促进医院品管圈活动更加规范、完善和有效
为了探究水下爆破冲击波对鱼类损伤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探明了水下冲击波在鱼体的传播过程及对鱼鳔的损伤机理,构建了典型有鳔鱼类临界安全波压模型,并通过相关文献与实测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典型有鳔鱼类临界安全波压与鱼体长呈线性关系。其中,水介质和鱼鳔壁介质的波阻抗比取值范围为0.3~2,鱼鳔宽度系数β1取值范围为0.04~0.09,鱼鳔壁厚系数β2为0.002,鱼鳔径向临界拉应力系数β3为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持续提高,但女性领导人数及占比仍然较低、女性领导力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女性领导力发展研究关注点经历了从个体差异因素视角到组织内因素视角再到多元化影响因素视角的转变,研究范式则实现了从男女平权的“同质化范式”向多元交互的“交错性范式”转变。当前,影响女性领导力发展与晋升的因素及障碍主要涉及生物学差异及体力限制、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矛盾、
目的 比较使用智能语音自动呼叫系统与使用人工电话、短信通知等传统提醒模式,疫苗接种及时率和接种合格率等指标差异,为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智能语音自动呼叫系统和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对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安庆市宿松县妇幼保健所2017年1—8月(未使用智能语音自动呼叫系统)和2019年1—8月(使用智能语音自动呼叫系统)接种数据,比较儿童疫苗接种不同预约方法
目的:以访谈形式,了解圈长对护理品管圈开展的体验及影响护理品管圈活动规范开展、成果取得以及效果维持的关键因素。方法:深度访谈12名圈长,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分析、总结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3个主题,品管手法使用不熟练,培训、指导不足;查检表设计不规范以及现场查检中标准、认知不统一;激励机制缺乏、工作负荷饱和影响全体成员的参与度。结论:进一步细化品管圈操作实践培训,全程加强跟踪指导;规范查检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