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以太极、八段锦、易经筋、49式经络动功为创编源的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对女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情况、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整体的干预效果,同时与戒毒所传统的干预手段进行比较,探讨以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的创编型干预方法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同戒毒所传统的干预方法在康复效果的优势与不足。更好的推广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在女性强戒人群中的运用,同时也为更好的完善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铺路。研究对象与方法:2019年1月—2019年4月,从昆明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以及实验要求的女性强戒人员8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组(实验组),另一组为戒毒所传统康复操组(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实验均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干预,每周5次,每次1小时,在干预过程中严格把控运动强度,利用心率表对运动强度进行现场监控,控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60%的范围。实验前后记录并分析两组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的变化。其中身体素质水平采用体适能的方法进行评价,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生命质量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价。收集数据汇总后,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前一般基线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戒毒次数、体适能等各项指标、症状自评(SCL-90)量表评分和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2.体适能测试指标3个月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组与传统干预组实验前后组内比较可知,在肺活量上均产生显著差异(p<0.05),在台阶指数上均产生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在闭眼单脚站立与坐位体前屈上产生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通过实验后测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上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具有可比性,并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3.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干预人员测试指标与全国常模指标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与总均分因子出现极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敌对、偏执、恐怖因子出现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组组内比较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总均分因子上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敌对、恐怖、其它因子上无统计学意义。组间3个月运动干预之后,两组实验后测比较在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的评分差异上出现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好于对照组。4.生命质量通过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实验前后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出现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功能和总量表出现极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只在社会功能出现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测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总量表出现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运动促进了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体质提高,其中在平衡功能、柔韧功能和心肺功能的提高较为明显,平衡功能和柔韧功能改善效果强于传统的康复操手段。2.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与传统康复操都能有效提高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焦虑及精神病性症状,但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在改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强于传统康复操。3.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与传统康复操都能有效改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社会功能,但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在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方面强于传统康复操。4.根据体测数据和量表分析:太极十三式导引康复操可以作为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干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女性戒毒人员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可纳入戒毒所常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