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土地违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违法行为导致耕地流失,成为现阶段造成我国耕地流失的重要原因,使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更为严峻。为遏制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违法用地、管地行为,2008年多部门联合颁布了《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和实施。开展土地行政问责制度实施对耕地保护的效果评价研究,对于了解土地违法导致耕地流失现状,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充分发挥其耕地保护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土地行政问责制基本内涵和对耕地保护影响途径及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土地违法导致耕地流失面积和规模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并进一步定量分析讨论了土地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对耕地流失面积和规模的影响,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行政问责对耕地保护效果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1)土地行政问责制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影响的理论框架。对责任政府和行政问责制、土地督察、土地监察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梳理土地行政问责制的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从土地行政问责目标、主体、客体、内容和权力配置等角度界定了土地行政问责制度的内涵,并结合土地行政问责制度实施内容和运作机制讨论了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机制及过程,提出土地行政问责制的目的和功能在于发现、制止、惩戒和预防土地违法行为,主要通过发现-问责-纠错-预防的工作机制实现对耕地的保护。(2)土地行政问责制对耕地保护的整体效果和省域差异分析。在提出评价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耕地保护现状指标前提下,采用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整体耕地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耕地保护效果进行了省域差异分析。土地行政问责制对耕地保护的整体效果明显。省域差异较大:经济发达省份效果好于落后省份,违法占用耕地现象严重省份效果好于较轻省份。(3)在对江苏省违法占用耕地规模特征及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固定效果模型,通过构建因变量(江苏省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与自变量(江苏省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建设用地面积)的定量关系模型,并将土地行政问责制度以虚拟变量形式引入模型,定量刻画了江苏省土地行政问责对耕地保护的效果,同时对江苏省未来几年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形势进行预测。实施土地行政问责前,江苏省每1亿元的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会导致违法占用耕地0.42hm2,实施土地行政问责制后,江苏省每1亿元的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会导致违法占用耕地增加0.17 hm2,由此,可见实行土地行政问责制后,每1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节约耕地0.25hm2。但2012年到2015年江苏省违法占用耕地耕地形势依然严峻。(4)从经济学和政治学视角分析了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对耕地保护效果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土地行政问责制,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加快土地行政问责制自身制度建设,使问责规范化、常态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弱化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减少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