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 CPID 模型大白鼠的细胞因子变化的特点,探讨褚氏消癥方对 CPID 的治疗作用,予临床褚氏消癥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以 Wistar雌性大鼠为受试对象,用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制作了慢性盆腔炎的大鼠的模型,随机的把 61 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褚氏消癥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妇科千金片对照组。观察 HE 染色的组织形态学变化;运用 ELISA 法检测与分析血清中 IL-2、IL-6 和 TNF-a 含量;同时使用黄嘿吟氧化酶法分别检测和分析了血清中 SOD 的含量和 MDA 的含量。
结果:○1 褚氏消癥方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子宫粘膜的水肿、充血、炎性渗出并粘连现象,促使组织自我修复。其中褚氏消癥方高、中剂量组比妇科千金片对照组结果更优(P<0.05); ○2 褚氏消癥方每一组内大鼠血清中 IL-2 和 IL-6 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的差别(P<0.05)。○3 褚氏消癥方高剂量组血清中 IL-2 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和妇科千金片对照组(P<0.05); ○4 褚氏消癥方的高剂量组内血清中的 TNF-a 和IL-6 含量明显比模型组、低剂量组和妇科千金片对照组低(P<0.05);○5 褚氏消癥方高剂量组血清中 SOD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褚氏消癥方高剂量组血清中 MDA 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 褚氏消癥方高剂量与妇科千金片对照组比较,血清 SOD 含量、MDA 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1 在中医古籍中,没有关于慢性盆腔炎的专论,“湿”、“热”、“瘀”现象基本贯穿整个发病过程中,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本病治疗的原则;○2 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IL-2、IL-6 、TNF-a 等多种炎症的介质发生异常;○3 CPID 模型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稳定代谢产物 MDA含量异常升高;○4 混合菌接种并机械损伤法为较为成功的 CPID 模型方法,此模型为研究 CPID 的发病机理以及药物干预机理提供了条件;○5 褚氏消癥方明显的减轻了大鼠宫组织水肿、充血、炎性渗出及粘连的,使组织修复更快;○6 褚氏消癥方降低了 TNF一 a和 IL-6的水平,升高了 IL-2 的含量,促进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恢复和平衡;○7 褚氏消癥方能够通过降低血清中异常升高的 MDA,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并增加血清SOD 含量,加快清除氧自由基, 减少自由基生成或释放,减少脂质类物质的堆积;○8 褚氏消癥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