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前进的主要动力,公民的社会生活质量提升、物质生产丰富、社会生活多样化、经济自主、文化自由等飞速转变紧密联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巨大转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发生着变化并不断提升。“道德滑坡”一词在这些年被社会媒体用来形容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成为重要的课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努力。其中公民自身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践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旨在如何培养公民善观念意识,提升公民善观念能力,并将其不断外化为公民的道德实践行为,从而推动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本文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多重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缓慢的综合因素,结合多方面剖析,寻找培养公民善观念能力的途径。文章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论述。首先,追溯了中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关于“善”的各种思想和观念,阐述了公民善观念能力的思想渊源,并且通过对中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善”的内涵的本质揭示,阐明了“善”的发展与特征,为培养公民善观念铺垫出历史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出“善观念能力”的当下由来,并揭示善观念能力的内涵,概括当下社会中善观念能力的现实表现;其次,阐述培养公民善观念能力对公民和社会的积极作用。通过培养公民善观念的认知能力,帮助公民自身自觉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通过善观念能力的实践,使更多的公民能够自觉践行道德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同时也有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再次,本文分析了现实社会中公民的善观念能力状况,在肯定积极方面的同时,着重指出了公民善观念能力缺失的表现。即在道德价值观念上的错乱、在道德实践上的责任缺乏、在道德自律方面的不足。最后,阐明提升公民善观念能力的途径。一方面把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打破传统消极的僵化思想等做为提升公民善观念能力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积极加强推进公民善观念能力的外界因素建设,如社会体制的支持作用、监督作用,培养信息传播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有助于公民善观念能力发挥作用的社会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