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都为新天文学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伽利略的审判曾将科学和宗教置于水火不容的地位,宗教似乎成为新科学诞生最主要的障碍,然而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实际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伽利略的审判事件是由很多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亚里士多德知识体系与新科学--哥白尼天文体系之间的冲突。新科学体系通过与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对比,其面貌逐渐显现出来:新科学将实验与数学分析紧密结合,研究的是物质、运动和规律等外在联系;在天文学运动之后,不同领域内的新发现不断涌现,最终形成差异化的各门学科;新科学的研究平台,由学院内向学院外扩展,最终由大学和学会组成。
新科学的发展及最终形成不仅需要科学家的伟大洞见,更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之时,宗教改革运动给以其巨大的发展动力,这一点与一般流行的观点同,在科学诞生之初,科学与宗教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宗教改革运动主旨是遏制天主教会的权威,却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研究活动获得了神圣的根据,新教思想也成为引导科学家开展科学活动的精神内驱力。
宗教改革者们将《圣经》视为最高权威,任何人都有权通过《圣经》与上帝沟通,而无须借助教会。这促使教育在新教改革的国家得到普及,为新科学的发展造就了一个理性的背景。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为阐释《圣经》所提出的“顺应论”思想,成为了新科学与宗教矛盾的调解器。新教徒们利用“顺应论”的方法积极为新天文学辩护,使得新科学在欧洲得以广泛传播。宗教改革后,新教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力量,形成了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标志着科学建制的开始,若没有在此之前英国清教徒曲折的改革运动,旧有的知识权威衰落,就不会允许新的学术机构的产生,更不会允许自由的学术和自由科学家的产生。清教主义的功利主义原则使科学研究活动成为颂扬上帝的手段,科学研究的合法性得到圣神的保障。清教主义的理性思潮与培根经验主义相融合,使得清教主义文化呈现出与近代科学精神的一致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世界观--机械论世界观取代了传统的有机论世界观。在此之前,可以说宗教保障了科学的合法性,在此之后,基督教在神学方面积极促进与科学的融合。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迫使基督教进行理性重建,自然神论和泛神论相继兴起。康德哲学为科学和宗教划定了不同的范围,二者分属不同的领域。科学的独立性得到了宗教的承认。然而,19世纪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又使二者的关系微妙起来。但此时,科学已完成社会建制,其发展不再寻求宗教的保护。反之,基督教却不断调整教义以适应科学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