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前射流对十字舵后螺旋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桨作为潜艇的推进装置及潜艇噪音的主要来源,是相关研究的重点。本文尝试采用一种新兴方法——桨前射流,以实现螺旋桨性能的优化。探索了不同工况的桨前射流对十字舵后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和振动的影响,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流场仿真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得到了E1619螺旋桨、十字舵与螺旋桨一体模型的淌水性能。从结果中发现:随着进速系数的升高,推进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舵桨一体模型推进效率低于单桨情况。2)针对十字舵与E1619桨一体模型,设计了桨前的射流装置。研究桨前射流的射流速度、射流角度以及射流装置的位置与数目对舵桨一体模型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从流场仿真的结果发现:射流速度越大,射流与桨盘面夹角越小,则螺旋桨推进效率越高;射流装置在十字舵后,轴向距离螺旋桨越远,螺旋桨推进效率越高;射流装置横向位置位于螺旋桨前左侧和中间时,推进效率均显著高于射流装置位于螺旋桨前右侧时;射流装置数目越多,螺旋桨推进效率越高。3)研究桨前射流的射流速度及射流装置的位置与数目对螺旋桨激振力的影响。从流场仿真结果来看:射流速度增大,螺旋桨激振力波动幅值越大;射流装置在十字舵后,轴向距离螺旋桨越远,激振力波动幅值越小;射流装置数目不同时,相较于一或两个射流装置,激振力波动幅值在四个射流装置时更小;射流装置数目为四个时,其横向位置位于螺旋桨前中间,激振力波动幅值最小。4)利用流固耦合仿真,研究不同射流速度情况下螺旋桨的激振力与应力变形情况。研究发现:射流速度越大则螺旋桨的应力变形也越大。
其他文献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业、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成型零件质量监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其精确性、实时性、易操作性等要求上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增材制造零件缺陷图像检测技术展开研究,结合生产制造中对零件缺陷检测的实际需求,引入了前沿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解决零件逐层堆叠成型过程中实时检测工艺缺陷的技术难题,提出一系列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增材制造零件缺陷检测方法,并对提出的检测方法进行实验
裂纹缺陷存在于各种材料,能严重削弱材料的性能,因裂纹造成的事故数不胜数。因此,研究裂纹缺陷的意义重大。本文使用一种高效、高计算精度的无网格方法---有限球方法对裂纹进行研究,因为其不需要划分网格,形函数和积分方法选取灵活的特性,在解决断裂问题中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本文使用有限球法研究了静态裂纹的应力应变、裂纹的动态扩展和超声波在裂纹固体中的散射。阐述了有限球方法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求解域的离散方法、形
随着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连焊点的尺寸已由数百微米减小到数十微米,继续采用锡基合金进行互连将会出现很多问题。纳米颗粒具有烧结温度低、烧结后电性能优异的特点,有望替代锡基合金作为焊料实现焊点的互连。目前已有大量关于纳米颗粒合成方法的研究,但将其按需涂覆到键合界面比较困难,尤其是当焊点尺寸小于10μm时。无法将纳米颗粒涂覆在键合界面将会阻碍其在键合技术上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将纳米颗粒按需涂覆到焊盘上的
唑类烯基化合物具有高的生物活性且化学稳定性高,是诸多材料、药物、农药合成的重要前体,其合成主要通过无金属催化和金属催化两种方式完成。金属催化合成方法,具有催化剂量小、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但唑类去质子化过程区域选择难以有效控制,高能唑环受热容易分解。同时,多采用贵金属催化,回收难度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无金属催化合成N-烯基化唑类,由于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几年在有机合成领域受
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弹性模量和较低的密度,使其对于动能的吸收能力强,抗弹性能良好。此外,Al2O3陶瓷具有制备工艺成熟、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其在装甲防弹领域被广泛研究。非晶合金具有高强度、良好的韧性以及耐磨、耐蚀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军工和微型精密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通过压力浸渗铸造法制备陶瓷/非晶合金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性能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使其一出
新型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伏特性,如高的光吸收系数,优异的双极性电荷传输,大的载流子扩散长度以及高的陷阱态的耐受性,因此基于新型钙钛矿材料的太阳能电池(PSC)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然而,钙钛矿电池要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差;作为电子传输层的Ti O2薄膜需高温制备,电子迁移率低,难以在柔性器件上应用;伏安特性(J-V)滞后较严重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
移动机械臂兼具灵巧作业能力与工作空间巨大的优势,为以风电叶片、高铁车身、飞机蒙皮为代表的大型复杂构件的高品质加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移动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空间位姿高精度获取是保证加工质量的关键,而机械臂末端高精度、大范围的测量,具有较高挑战性。现有的大范围空间定位方法中,单站点式测量方法易受工件遮挡,而且存在累计误差,而多基站式测量方法则存在布站繁琐、成本高昂的问题,均不适用于移动机械臂定位场景。
利用X射线探伤成像对航空钛合金铸件进行缺陷识别是评估其内部质量的常用方法,为确保航空产品安全可靠性和使用性能,通常需要将缺陷位置、数量、种类和尺寸等信息量化输出。而现有的人工识别方法存在识别结果不稳定、质检效率较低和X射线系统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X射线图像的航空钛合金铸件缺陷检测与分类的计算机辅助识别方法,开发了铸件X射线图像缺陷智能识别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航空钛合金精铸企业。首先
在下一代有潜力的储能系统的候选者中,锂硫(Li-S)电池因其理论比容量高(1675 m Ah g-1)、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 Wh kg-1)、资源丰富、成本低和无毒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是,硫单质和放电产物(Li2S或Li2S2)的绝缘性,充/放电产生的体积变化,以及多硫化锂(Li PS)溶解引起的“穿梭”效应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尤其是“穿梭”效应,会导致锂硫电池有效容量的不可逆损失,
目标检测任务是指利用算法找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类别,是机器视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时至今日,目标检测领域的许多子问题已经进行了充分研究,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相似小目标检测就是其中之一。相似小目标检测任务是指对多个外观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目标进行识别区分,由于无法利用目标的颜色形状等外观特征上的差异进行区分,而且目标在图像中的面积占比较小,细节特征少,所以比通用目标检测任务更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