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控制准则的研究初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己成为一种普遍的结构形式。然而,历次重大地震灾难及振动台模型试验均表明转换层结构底部刚度过弱将导致严重的震害。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高层结构抗震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系统而针对性地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侧向刚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不合理的楼层侧向刚度控制准则还不断被工程设计人员应用在我国城市中大量出现的高层建筑住宅和商住楼结构设计中。总结已取得的抗震分析研究成果,利用日趋完善的相关结构分析计算软件,系统而全面地分析和研究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变化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能响应的影响,从而寻求合理的楼层侧向刚度控制准则,进一步提高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水平,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出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侧向力分布的特点,并从能量的概念阐述该种侧向力分布所带来的不利效应。从局部延性与总体延性的关系、塑性层出 现后的动力效应,震害及拟动力试验分析、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合理的屈服机制。 在分析和比较了现行主要规范楼层侧向刚度控制准则的基础上,提出理想化悬臂杆件抗侧刚度应与外力效应相协调;而以弯曲型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底部刚度的需求应使结构的变形相接近于此理想化悬臂杆件;并以此变形曲线为基准,得出符合此曲线的结构层间位移角,以工程界所熟悉的层间位移角比值作为控制参数反映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比。 最后采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SATWE及二维平面弹塑性分析程序IDARC,对比、分析不同的楼层侧向刚度准则控制下典型转换层结构工程算例的性能响应,得出本文所提出的楼层侧向刚度控制准则对于该文所讨论的典型结构较现行规范的更趋合理。该准则有效地控制转换层刚度突变及竖向构件不连续所带来的抗震不利效应,从而保证结构在不同的高位转换时,均能呈现出相对合理的抗震性能。
其他文献
斜拉桥结构作为当今最具竞争力的桥型,已经得到了空前发展和广泛应用。但是国内外文献对于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却很少,因此对于斜拉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具
钢管混凝土自问世以来,由于其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延性好等特点,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钢管混凝土柱柱身的理论也日臻成熟和完善。而钢管混凝土
滑坡是山区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其分布广,危害严重等特点,已经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国政府曾投巨资对危害后果严重的滑坡灾害点,如长江链子崖危岩体进行治理,但是鉴于滑坡数量众多,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力量对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滑坡进行整治。在这种情形下,对滑坡实施积极防治的另外一条途径,就是开展对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使人们提早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将灾
钢板桩连续成墙形成围堰或基坑支护结构后,具有强度高、隔水性能好、可重复使用、施工速度快、经济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钢板桩被广泛的运用于截水抗渗、基坑支护、桥梁围堰、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具有显著降低建筑层高、减少设备维护费用和装修费用、改善结构使用性能、提供大空间等突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办公楼、车库、医院、学校、仓库、住宅
软土地基加固工程是一项随处可见且极其重要的岩土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工程建设,并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判断加固处理后的软土地基
当前,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但是建筑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其中,建筑施工业不重视对在基层作业建筑劳务工人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重
本文建立了两种两层两跨框架结构,分别是整浇结构和带施工缝结构,并对这两种结构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对两种结构的破坏现象和滞回曲线等进行研究,发现:处理良好的施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