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抑郁症状是独立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损伤的一大核心症状,可发生于精神分裂症病程中的任何时期。抑郁症状的出现可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造成患者经过不良且加重社会功能损伤,严重时可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到目前为止,大量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研究多关注其危险因素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而少有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的潜在生物学机制。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神经免疫机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索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的神经免疫机制以及与临床症状等的相关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早期识别、病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74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和29例人口学资料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a,CDSS)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可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人类炎症因子抗体芯片(Quantibody?Human Inflammation Array 1,QAH-INF-1)检测138名患者和29名对照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β,IL-4,IL-6,IL-8,IL-10,IL-1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s 1,SIRT1)以及IL-17A的血浆浓度。根据CDSS评分将患者分为伴或不伴抑郁症状组(CDSS≥7分),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或精神分裂症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组之间血浆生物学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或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或logistic回归)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由于自杀是最危险的症状条目,我们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伴与不伴自杀意念组,并探讨两组之间生物学指标的差异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BMI无显著差异(P>0.05)。在生物学指标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1α(Z=4.432,P<0.001)、IL-6(Z=2.780,P=0.005)、IL-8(Z=2.784,P=0.005)、TNF-α(Z=2.163,P=0.03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浆BDNF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7.406,P<0.001)。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3.68%(76/174),伴与不伴抑郁症状组之间在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有无、发病年龄、总病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伴有抑郁症状患者精神症状(PANSS总分及因子分)和认知功能损伤(RBANS总分及因子分)均较不伴抑郁症状患者更严重(P<0.05)。在生物学指标方面,我们结果显示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10(P=0.037)、BDNF(P<0.001)及SIRT1(P<0.001)均低于不伴抑郁症状患者。同时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BDNF与SIR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5,P<0.001)。经过Bonferroni进行多重校正后,我们发现,健康对照组、伴和不伴抑郁症状三组之间BDNF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健康对照组>不伴抑郁症状组>伴抑郁症状组,Bonferroni校正后P<?0.001)。对于SIRT1,我们发现其血浆水平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显著低于不伴抑郁症状组或健康对照组(Bonferroni校正后P?<?0.05),而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不伴抑郁症状组之间无明显差异(Bonferroni校正前后P>0.05)。对于IL-10,我们的结果显示三组之间血浆IL-10水平在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PANSS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性症状,RBANS注意力、延迟记忆,血浆BDNF和SIRT1水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进一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4.94%(26/174),结果显示伴与不伴自杀意念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在生物学指标方面,伴自杀意念组血浆BDNF水平显著低于不伴自杀意念组(Z=2.997,P=0.002),而其他12种生物学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如视觉空间结构(r=0.162,p=0.036)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血浆BDNF(r=-0.266,P=0.002)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浆BDNF水平不仅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还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有关,而血浆SIRT1水平仅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同时BDNF与SIRT1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加重患者的抑郁症状,可能是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潜在生物学指标。此外我们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更严重、认知功能更差,并且PANSS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性症状,RBANS注意力、延迟记忆,血浆BDNF和SIRT1水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认知功能越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反而更严重。对于炎症细胞因子,我们没有发现其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或自杀意念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