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医学及兽医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利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s)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对医学临床治疗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是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动物源ESBLs和AmpCs产生菌的监测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为此,本论文初步研究了重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和耐药机制,旨在为本地区耐药性风险评估、耐药性的消除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1.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通过调查重庆地区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耐药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从重庆市荣昌、大足、铜梁、合川、北碚、长寿、涪陵、武隆、黔江、綦江、江津等地规模化猪场,采集了157份仔猪黄白痢病料,经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致病性试验,共得到124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CLSI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对124株大肠杆菌进行3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124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34种抗菌药物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其中,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依次为:多粘菌素B、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呋肟、头孢哌酮;耐药性较高的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卡那霉素,所有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4.03%~19.35%,仅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达39.52%。124株大肠杆菌共有121种耐药谱,且以多重耐药为主,最少的3耐,最多的可达27耐,其中,3~7耐9株(7.3%),8~11耐32株(25.8%),12~15耐48株(38.7%),16~19耐19株(15.3%),20~27耐16株(12.9%),12耐菌株占受试菌株的比例最大,多数菌株为10耐以上。对不同地区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发现重庆地区各区县猪场的大肠杆菌耐药性差异不大,各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均对利福平、四环素、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对多粘菌素B、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高度敏感。结论:重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猪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建立合理的用药原则。2.猪源大肠杆菌ESBLs及AmpCs基因型的分析为了解重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产ESBLs和AmpCs的基因型分布。利用初筛及表型确认方法,从临床分离的124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别筛选出产ESBLs及AmpCs的大肠杆菌,并应用PCR扩增及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酶菌株进行ESBLs及AmpCs基因型分析。结果:从124株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筛选出产ESBLs菌9株,产AmpCs菌5株,总检出率为11.3%(14/124)。重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携带TEM型、CTX-M型、DHA-1型和CMY-2型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0%、6.5%、1.6%和1.6%。其中,ESBLs基因有TEM-1型、CTX-M-14型、CTX-M-15型和CTX-M-27型,AmpCs基因有CMY-2型和DHA-1型。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CTX-M-15型和TEM-1型2种基因,有3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CTX-M-14型和TEM-1型基因,而DHA-1型基因为国内兽医临床首次检出,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FJ386455。结论:重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存在一定比例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菌株。该地区以TEM型和CTX-M型β-内酰胺酶为主,且产ESBLs与AmpCs大肠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需引起兽医临床的高度重视。3.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水平传播机制的研究为探讨重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水平传播机制,对9株产ESBLs和4株产AmpCs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按照K-B纸片扩散法测定原菌株及转化子对3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原菌株及转化子的质粒进行电泳检测分析,应用PCR扩增转化子中ESBLs及AmpCs基因。结果:从13株耐药菌中成功获得7株转化子,转化成功率为53.8%(7/13)。通过转化,转化子获得了原菌株部分或全部质粒和耐药基因,使转化子表现出与原菌株相似的耐药性。结论: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可由质粒介导,其耐药性质粒可以通过转化在细菌间水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