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片类物质指从阿片中提取的生物碱及其体内外衍生物,包括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哌替啶等。阿片类物质虽然也用于临床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和镇咳,然而由于存在强烈的依赖性和耐受性,不但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而且还造成了制贩毒等严重的犯罪和艾滋病的传播,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探究阿片类物质成瘾的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中药戒毒在临床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戒毒对控制戒断症状、对抗稽延性症状、调理机体平衡和预防复吸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中药复方本身配伍组分多,有效成分不明确,对其疗效的评价不够完善,限制了中药戒毒的广泛应用。戒毒中药济泰片虽已临床使用多年,但其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不完整,特别是济泰片对于药物成瘾更严重的精神依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无报导。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应用大鼠自身给药模型和小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观察了戒毒中药济泰片对阿片类物质引起的觅药行为和复吸的治疗作用。对阿片类物质成瘾机制的研究可能为开发有效治疗药物提供新的靶点。最近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机制不但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药物成瘾过程密切相关。海马被广泛认为参与环境线索的存贮和读取过程,有研究表明,海马介导的陈述性记忆参与药物成瘾过程。但目前对于海马脑区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否参与成瘾过程以及相关机制报导较少。因此,本文第二部分采用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研究背侧海马微注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是否会影响大鼠的觅药行为,并进一步观察海洛因成瘾后背侧海马DNA甲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第一部分济泰片对阿片类物质觅药行为和复吸的治疗作用目的:应用大鼠自身给药模型和小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观察戒毒中药济泰片对阿片类物质(吗啡、海洛因)觅药行为和复吸是否有防治作用。方法:1)大鼠自身给药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济泰片低剂量组和济泰片高剂量组,每日行为学实验开始前一小时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济泰片2.16g/kg或济泰片3.6g/kg。行为学实验共进行12天,每天3h,强化程序FR=1,前6天每次有效鼻触给予海洛因100μg/kg,后6天减为50μg/kg,每次实验达到3h或注射25次后结束,动物放回饲养笼。2)小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吗啡+生理盐水组、吗啡+济泰片低剂量组和吗啡+济泰片高剂量组,采用偏爱设计建立条件位置偏爱模型。模型建成后使小鼠消退,而后进入治疗期。生理盐水组和吗啡+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3天。吗啡+济泰片低剂量组和吗啡+济泰片高剂量组分别用济泰片0.6g/kg或济泰片4.3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天。最后一次灌胃治疗后1小时进行测试,小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或吗啡4mg/kg(吗啡造模组)后从伴药箱放入,让其在两箱中自由穿梭15min,记录每只小鼠在黑箱和白箱中停留的时间。结果:1)大鼠自身给药实验:大鼠在行为学实验前1小时灌胃给予济泰片2.16g/kg后,其自身给药次数在实验第7-12天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已有降低趋势,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海洛因摄取总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也有下降趋势。当济泰片给药剂量增加到3.6g/kg时,大鼠的自身给药次数和海洛因摄取总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2)小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PP模型小鼠消退后,以济泰片4.3g/kg连续3天灌胃治疗可以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点燃重建。结论:1)济泰片对抑制海洛因觅药行为有剂量依赖性,济泰片3.6g/kg可以显著抑制海洛因诱导的大鼠觅药行为。2)济泰片4.3g/kg能够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复吸行为。第二部分背侧海马DNA甲基化在海洛因成瘾中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采用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研究背侧海马微注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是否会影响大鼠的觅药行为,并进一步观察海洛因成瘾后背侧海马DNA甲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方法:将纳入实验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溶剂组和5-Aza-dC组,训练前10min双侧海马注射溶剂(0.107‰醋酸)或200ng/μl 5-Aza-dC。实验共进行12天,每天3h,强化程序FR=1,前6天每次有效鼻触给予海洛因100μg/kg,后6天减为50μg/kg,每次实验达到3h或注射25次后结束,动物放回饲养笼。训练结束后取脑做尼氏染色,排除注射位置不正确的大鼠数据。测定DNMT表达量的大鼠不做核团埋管和微注射,只做静脉插管手术。行为学实验前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海洛因组,训练方法与前述相同,自身给药训练结束后24h取背侧海马,提取蛋白做Western blot分析。结果:5-Aza-dC组大鼠的自身给药次数在第1-6天与溶剂组基本持平,从第7天开始比溶剂组逐渐增多,在第9-12天与溶剂组相比显著增加,而且5-Aza-dC组在第7-12天训练的给药次数平均值与溶剂组相比显著增加,其数值由14±2次增加到18±3。对12天行为学实验中海洛因摄取总量的观察显示,5-Aza-dC组平均每只大鼠的海洛因摄取总量为3.3±0.5mg,显著高于溶剂组大鼠的海洛因摄取量2.9±0.6mg。以Western blot分析大鼠在海洛因成瘾前后背侧海马DNMT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大鼠经过12天的自身给药训练,其背侧海马组织中的DNMT1和DNMT3b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但DNMT3a的表达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1)抑制背侧海马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可增强海洛因诱导的大鼠觅药行为。2)海洛因成瘾过程涉及DNMT表达改变,海洛因成瘾大鼠背侧海马DNMT3a的蛋白表达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