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I-ORE研究及其在中信所知识管理平台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开放获取运动的一种实现形式,机构知识库得到了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和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机构知识库,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但由于各机构、大学在机构知识库的构建过程中采用的软件技术、体系结构、数据模型等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了机构知识库之间的互操作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开放归档初始计划(OAI组织)的OAI-PMH协议的推出,解决了机构知识库间元数据层面的互操作问题。但是数字资源层面的互操作问题尚未解决。而且机构知识库中的数字资源主要以复杂的、动态的、多层嵌套的复合数字对象的形式存在,复合数字对象的表示、管理和服务也是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OAI-ORE协议是OAI组织经过两年的努力,于2008年10月发布的。该协议是为解决分布式数字仓储之间复合数字对象的交换而制定的规范,它对数字对象表示方法以及如何方便获取这些表示的数字仓储服务进行研究,并且使得新一代的跨仓储数字对象利用服务成为可能。OAI-ORE协议使得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热点问题复合数字对象的管理和服务问题以及分布式仓储中的数字资源互操作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机构知识库、Dspace系统的体系结构、发展现状、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介绍,对OAI-ORE协议本身及其数据模型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OAI-ORE协议在机构知识库系统平台Dspace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实现,解决了数字资源在机构知识库中的互操作问题以及机构知识库中复合数字对象的表示、管理和服务问题。以期望对正在建设中的中信所知识管理平台的机构知识库子系统将来的发展和构建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图17幅,参考文献41篇,其中英文参考文献18篇。
其他文献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是在以开放获取和数字化科研为主流的学术环境下,为改变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基于开放获取理念依托于学术研究机构
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能力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并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数字能力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逐渐深入。然而,数字能力作为高等教
学术活动的两种基本类型是学院学术与应用学术,在学术运行系统中二者间是连为一体、互促共生的关系.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应用学术而生,具有当然的应用学术性,其体现是
学术文献是科研成果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面对当前知识爆炸,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抽取是对学术文献中知识点进行抽取,以格式化的形式存入知识库,是对
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健康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读者或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类信息已经成为常态。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医疗企业网站提供的信息质量非常值得重视。本研究旨在探
基于ClaML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管理信息平台研究基于当代医学知识管理架构采用分类标识语言ClaML(Classification Markup Language)技术对世界卫生组织核心国际医学
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与孵化基地,肩负着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责任.高职院校秉承着以就业为目标,以技能为驱动的教育宗旨,如何有效培养出职业技能
[目的 /意义]通过量化计量指标对研究主题的知识扩散进行测度与分析,客观地展现研究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单元的扩散路径及其扩散规律。[方法 /过程]以Web of Science(SCI-E&SSCI
[目的 /意义]将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进行比较,旨在引起国内学者、出版商、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引用内容研究的关注,促进引文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