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生物废料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初以来,全球进入了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有关路面材料的新工艺、新方法、新原料等层出不穷。沥青是路面材料中使用最多的结合料,主要源于石油,而石油是一种正在逐渐枯竭的不可再生能源,因此道路行业目前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使用可再生材料代替传统沥青材料,减少碳足迹,降低对石油产品的依赖。本文选用经处理后的蓖麻油(生物油B)以及地沟油(生物油D)作为研究的生物油原料,并制备了不同掺量的蓖麻油生物沥青(BBA)、地沟油生物沥青(DBA)以及蓖麻油-地沟油共混生物沥青(B-D生物沥青)。并分别对生物油原料、生物沥青结合料、生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元素分析、四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生物油与70号基质沥青具有相似的组分结构;通过储存稳定性试验、DSC曲线发现,生物油具有较差的高温性能,较好的低温性能。(2)通过三大指标发现,生物沥青较70号基质沥青针入度提高、软化点降低、延度提高。以BBA、DBA三大指标数据确定了生物油B、生物油D的适宜掺量范围分别为0~10%、0~5%,确定最佳共混生物沥青制备方案一,制备了B-D生物沥青。(3)对各掺量下的生物沥青进行了高温流变性与低温抗裂性等相关试验,发现生物沥青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但高温性能表现较差。高掺量(掺量>15%)的生物沥青温度敏感性较差。(4)对几类生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路用基本性能的研究,通过相关试验发现,低掺量的BBA混合料、DBA混合料基本路用性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近,甚至部分性能改善明显,但高掺量的生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以及高温稳定性较差。(5)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生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相关性发现,生物沥青车辙因子(58℃)可以较好地反映生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蠕变速率(-18℃、-24℃)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生物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低掺量(掺量<10%)的BBA混合料、DBA混合料以及B-D生物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性价比。本文以绿色、可再生的生物废料作为原材料生物油的来源,制备了不同掺量的生物沥青,实现了生物废料的资源化利用,虽在部分性能上表现不足,但总体来说生物废料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通过对生物油自身性质的分析、生物沥青及生物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增强了目前对生物油微观性质的认识,也补强了生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较少的现象,为低碳、环保、绿色道路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高质量的学校、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扎实优良的后勤服务和管理。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快速发展,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后勤管理应积极推进学校后勤管理的规范与创新,以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研究中小学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自身工作中的一些体会,阐述了自己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几点看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法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运动项目、体育理论课、民族传统体育、互联网+体育、体育活动、跨学科融合六个维度的育人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辐射周边,促进了“汉字文化圈”的文明演进。《水浒传》作为元末明初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早在朝鲜初期就传入朝鲜半岛,并对朝鲜半岛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翻案”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如《洪吉童传》《洪将军传》《林巨正》等。新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前期关于《水浒传》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相关研究中,涉及朝鲜半岛
儿童戏剧教育在国内的发展中最初是以隐藏在作品中的方式展现的,主要是在提升儿童乐趣,丰富他们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鼓励儿童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进行多种情感类型的体验。在这种环境下,儿童自身的意识中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体验到快乐从而培养他们与社会间的沟通能力,提升自我表现力,更好地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儿童戏剧教育在国外的戏剧教育发展中较为成熟,国内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吸取先进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
从身处太行烽火岁月的革命宣传,到新时期以来有关历史主题的叙事创作,以“太行”为精神内容的美术作品一直层出不穷,在20世纪以来革命历史记忆的书写和民族精神的构建过程中,这类主题的作品逐渐将“太行”转译为具有纪念碑性质的浪漫主义表达,成为兼具当代人文气脉与精神感召的“丰碑”。由此,艺术语言超越传统写实主义表达的单一视角,连通历史时空,将英雄人物的崇高、悲壮通感于千山万壑的坚毅、永恒,又将太行地区壁立千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愈发重视,人们对湖泊、河流等水体水质要求也逐渐提高。生物脱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利用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达到对氮素的去除。但是,由于这些细菌生长条件各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环境才能达到对氮素去除的目的。而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发现打破了这一瓶颈,由于其世代周期短、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
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四部“战国剧”,因演出的艺术性、剧情的“当代性”与时代精神的共通性,获得了观众的普遍关注与认可。但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的“战国剧”有着以唯物史观重述战国历史的更高目标,其与郭沫若同时期的战国史研究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一幅六国志士与人民前仆后继争取解放最终却归于失败的悲剧图景。相较于唯物史观派主流形成的截然相反的战国叙述,郭沫若的战国叙事存在一些明显的破绽和缝隙
本文首先通过各种磷石膏处理方法的比选,开发了“水洗→过滤→湿法固化→过滤→堆存”的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工艺。通过探索水洗的次数,及每次洗涤的水料比对水洗效果的影响,确定磷石膏的水洗终点和水洗工艺。通过探究固化原理、固化基础配方设计、固化最佳配比及反应条件,确定固化处理工艺。在固化最佳配比和反应条件下处理不同产地的磷石膏,得到水洗、固化相结合的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工艺及通用固化剂。通过对磷石膏原始样品、水洗
隧道工程由于所处环境极其复杂恶劣,因此对于抗裂防渗有着极高的要求。隧道侧墙在采用分层浇筑时,由于旧混凝土层对新混凝土层存在强约束,容易出现裂缝。通过配合比设计优化出低热高抗裂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形成梯度混凝土结构,降低外约束应力,提高侧墙抗裂性能。基于汕头某明挖隧道工程,监测4种模型段混凝土温度和体积变形情况,研究结构参数变化下梯度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效应与抗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抗裂混凝土与普通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