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云观测中的检测识别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基云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观测项目,对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地基云观测主要依靠有丰富经验的气象观测员来观测和记录,然而人工观测的主观性强,导致观测结果因人而异;另一方面,人工观测成本高昂,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亟需实现地基云自动化观测。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基云成像设备,从而可以有效地记录和保存基云图像。然而如果依然依靠人工判读这些地基云图像,同样无法实现对地基云的全自动化观测。于是如何应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理论完成地基云的检测和云状识别,成为了地基云的自动化观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针对地基云观测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云量检测和云状识别。  针对云量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Arimoto熵的地基云量检测算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地基云图像中云体所在的区域。实验表明,不论是对自然图像的分割还是地基云图像的检测,该方法都能快速地取得稳定的分割结果。  针对云状识别问题,本文从地基云图像的特征提取、特征选择融合、分类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由于云状的复杂多变,没有稳定的形态,因此云状识别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地基云图像的特征提取技术:  首先从模拟人眼视觉和纹理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地基云图像的Gabor排序直方谱特征。该特征具有旋转不变和翻转不变的特性,实验表明Gabor排序直方谱特征分类性能优于传统的纹理特征;  然后从分析图像结构-纹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Census变换的地基云图像结构-纹理特征。该特征可以有效地描述图像的纹理、结构信息,同时充分利用颜色信息。同时本文提出了自适应边界的空间金字塔方法,用于描述图像在不同尺度下的结构信息,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空间金字塔划分图像时带来的误差;  最后从模拟人脑识别机制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脑皮层学习算法的地基云图像编码特征。该特征的提取过程借鉴人的大脑皮层的分层结构,首先采用稠密采样的局部描述子作为第一层模拟柱状区域;然后对局部描述子进行编码作为第二层;最后进行空间聚合形成最终的编码特征。  在完成地基云图像的特征提取之后,本文研究了将这些特征进行融合的技术,具体采用了特征选择的方法,利用随机森林计算特征重要性,选择重要性排名靠前的特征。该方法能找出最有利于分类的一个特征子集,不仅能够提高分类精度,还可以降低运算和存储的复杂度。  本文对比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是地基云状识别中最优的分类器。  本文建立了两个地基云状数据集,分别为人手工拍摄的图像和仪器自动采集的图像。在这两个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地基云状识别算法不论分类精度还是稳定性都要优于已有的算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业型水下机器人力感知系统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研究”和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项目“操作型水下机器人多传感器手爪感知系统”为背
本文对于船舶压载调平和污水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船舶压载调平和污水控制系统的仿真,船舶压载调平和污水系统仿真器界面研制,船舶减摇水舱的自动控制与仿真等内容进行了比较
本文首先介绍圆网印花的工艺原理,并在此工艺原理的基础上介绍控制系统的几种结构、圆网印花机的传动特性及圆网印花误差分析。接着分析圆网印花机的几种采样控制策略:PID控制
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热点领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两个主要的难点:第一个是信息孤岛问题;第二个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也就是
  本论文对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TCP/IP协议栈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选择出合适的方案在基于ARM芯片的硬件平台上加以实现,且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一套基于ARM和μCOS-Ⅱ的
本文基于现场总线通信理论,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CAN总线和RS485总线实现了车站联锁系统操作和控制的全新制式,以满足铁路提速、高效率、高密度的运行状况的需求,同时对智能操
本论文从实际课题项目的需求出发,利用电阻点焊技术、单片机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技术,成功研制了环保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引脚自动焊接系统设备。 考虑到项目开发进度和实现的方便性,本设备分为两个子系统:电阻点焊控制器子系统、运动控制器子系统。针对子系统的控制对象特点,结合现代微型机控制器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为它们设计了不同的主控CPU及其硬件和软件系统。其中电阻点焊控制器子系统主要负责工
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接口设计是计算机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外部设备接口的设计具有系统的资源占用多、接口不统一、外部设备的接入数量少、不能热插拔等等缺点,因此急需一
通过对目前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不足,电网品质因数低,负荷的三相不平衡,传统的TSC无功补偿中可能存在的谐波放大,以及无功补偿中存在的“振荡投切”等问题的详细分析,提出并设计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传统的有触点和无触点的无功补偿装置的有级无功补偿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光电双向可控硅驱动器MOC3061控制双向晶闸管来实现电容器无级投切的新型无功补偿方法。针对无功补偿中存在的电网谐波问题,提出了采用单调谐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