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栅的动、静态三维形貌检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x2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力学中的变形测量就其本质而言是形貌测量。正在发展中的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测量是物理光学、实验力学、机械、形貌学、信号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等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程应用的迫切需求,要求人们提出光学三维形貌测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进而开拓三维形貌测量的内涵,提高其层次、拓展其深度,促进其智能化发展。投影栅相位测量技术作为一种在莫尔轮廓术、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和相位干涉测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相位测量方法,因为其具有全场、非接触、高速度、高精度、大数据量等一系列优点而得到重视、关注和研究。   本文主要对投影栅相位法测量动、静态物体的三维形貌的两种方法----相移法和傅里叶变换法----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在相移投影栅相位法中,重点研究了基于抑制系统误差干扰的相位提取算法和克服非连续性表面的相位解包裹算法;对于傅里叶变换投影栅相位法,首先讨论了影响该方法的测量范围与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且给出了它在实际测量和应用中的一些改进措施和革新手段;最后将它与时间延迟积分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运动物体的表面三维形貌测量。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相移投影栅相位法的相位提取算法。针对移相误差与CCD 非线性会引起相位计算误差,推导出了抑制与修正其影响的相位提取算法;分析了量化误差对相位计算的影响,发现其影响不大;对于设备振动、光强波动等引起的相位误差,给出了削弱其影响的相位提取公式。研究了非连续性表面测量的相位解包裹算法。针对传统相位解包裹算法存在误差累积传递效应,给出的对照型双频算法避免相位解包裹处理的失败;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查表双频法和条纹数分别呈线性递增、指数递增、反指数递减等四种时域相位解包裹算法;并讨论对照型双频法中频率优化选择问题;提出可避免相位解包裹处理的结合型双频算法,并给出其普适性相位提取公式;详细地分析了结合型双频算法的精度以及噪声对相位的影响。研究了傅里叶变换投影栅相位法的基本理论。分析傅里叶变换投影栅相位法的测量范围与测量精度,着重讨论了采样频率和CCD采样过程对它们的影响;针对傅里叶变换相位法测量精度偏低、误差大、计算量大等缺点,给出了消除零频和伸缩傅里叶变换窗口等措施加以改进;针对测量非连续性表面时的相位解包裹难题,提出了微分算法、对照型双频以及确定性解包裹算法等予以解决。研究了时间延迟积分(TDI)技术在动态三维形貌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时间延迟积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其动态范围、信噪比和光学传递函数等的特性;详细地讨论实验系统中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与电荷转移之间的匹配和控制;给出了实验图像的评估准则和定标过程;并给出了运动物体的三维形貌测量结果。本文投影栅的动、静态三位形貌检测理论及其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以下几方面:提出降阶算法,解决图像饱和情况下传统相位提取算法失效的问题;给出结合型双频算法的普适性公式,并分析了随机噪声对相位计算误差及其方差的影响;详细讨论投影光栅的离散量化,得出均值量化光栅更接近正弦光栅的结论;详细讨论对照型双频相移算法中的频率优化问题;给出了对照型双频傅里叶算法中采样频率与光栅频率之间的条件;给出了TDI在速度与方向同时失配情况下,满足实验要求的最低条件。
其他文献
旋转机械作为工业部门中最为重要的机械设备之一,在汽轮机、航空发动机等诸多机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转子—轴承系统作为旋转机械的核心部件,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旋转机械的高速大功率柔性化发展,对旋转机械在速度、容量、效率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究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双盘及多盘转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非线性理论、转子动力学理论及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全球面临着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太阳能以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作为光伏电池和交流配电系统间进行能量变换的光伏逆变器,其安全性、可靠性、逆变效率、制造成本等因素对发电系统的性能和投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核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对其进行了
负荷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各种电子衡器以及汽车等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准确度负荷传感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高准
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和化石燃料有限储量减少的双重危机的日益加深,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无比迫切。现有风能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风能成为目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基于路面结构整体受力与变形协调的要求,提出了新型多孔混凝土路面的实现原理和方法。  综合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各自的性能特点,
本文主要研究多丝绞扭Nb_3Sn超导线力电耦合性能。通过Maxwell方程组、电磁本构关系和E-J指数率得到有限元分析的控制方程,探讨不同工况下VAC、LMI和多丝绞扭Nb_3Sn超导线的力电行为。在超导线力学分析中,借助细观力学自洽法求得超导线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刚度;对比理论计算与模拟结果,验证了三维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一种线性的E-J关系代替指数率,探讨了应变对超导线电磁场分布、输运模式和输
地应力也称为原岩应力,它是引起各种地下或露天岩土工程变形与破坏的根本力源。徐州矿区现已进入深井开采阶段(1000m以下),由高地应力引起的巷道稳定性差和冲击地压危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