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江水源热泵系统的侧向流翼片斜板取水头部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水源热泵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在重庆乃至全国得到了较多的关注。由于长江、嘉陵江的含沙量较高且随着三峡成库呈现出细化的趋势,如何经济有效地取得尽可能好的水源,已成为江水源热泵技术在重庆地区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整个系统系统的建设、运行成本和能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亟需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取水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长江、嘉陵江原水水质,开发了一种侧向流翼片斜板取水头部,对其除沙效率及进水和排沙方式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①对三峡库区长江、嘉陵江的水文、水沙、水温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以长江、嘉陵江水质为水源开展开式江水源热泵技术应用是适宜的,但6~9月夏季含沙量高、颗粒较细是制约江水源热泵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取水、水处理的技术要求。②设计了一种利用侧向流翼片斜板进行除沙的取水头部装置,并分别针对粗沙、细沙和粗细沙3种进水水质,在进水流速7~15mm/s下进行了除沙效率及优化结构参数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除沙效率的因素主要为断面水平流速、翼片斜板尺寸和倾角、翼片格数等;翼片斜板规格为60×60×30mm、翼片斜板倾角为60°、断面水平流速为9mm/s~15mm/s、翼片格数n采用25格是较优的。③对该取水头部的防草、防堵方式及排沙斗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波浪形防草进水口和斗式自清排沙斗,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波浪形取水头部进水孔流速和进水孔大小,以及集沙斗总容积和高度、排沙管的排沙孔总面积和高度等主要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④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取水规模5.0m3/h、原水含沙量为0.5~3.0kg/m3、泥沙中值粒径D50在12μm、断面水平流速为9~15mm/s下,对侧向流翼片斜板取水头部的除沙效率、出水浊度和沙粒粒径等开展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侧向流翼片斜板取水头部对泥沙的去除效果较好,高达45%以上,但对浊度没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的D50明显小于原水的,基本上在10μm以下,Dmax则约为74.17μm;当进水原水颗粒粒小于5μm时,侧向流翼片斜板取水头部对其基本上没有去除效果。通过与现有的某除沙取水头部的分离性能和经济方面比较,侧向流翼片斜板取水头部有很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其应用在长江上游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取水系统中是可行的。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长江上游地区江水源热泵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还可为该地区城镇供水的取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其中就包含了同时含有高浓度氨氮和硫酸盐的废水。高浓度的氨氮和硫酸盐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饱和砂土液化是一种常见的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砂土液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对于埋深超过20m的砂层,现有抗震规范认为不必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出行的交通方式大大改善,各种形式的交通线路频繁交错重叠。新建铁路隧道往往要下穿既有公路干线,下穿施工造成的扰动使得
学位
智能材料是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通过自我判断得出结论并执行相关指令的一种功能材料,它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支撑着未来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下的功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碳纤维布加固技术而言,有着一系列的优点。本文针对碳纤维布预应力施加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易于工程应用的高强度复合材料预应力施加及
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是反映结构状况重要的指标之一。目前,由于缺乏直接的应力检测技术,在工程中一般通过测量应变后通过一定的本构关系,如胡克定律,来换算应力。其结果往往与混
近几十年来,有限元法(FEM)由于其通用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工程数值领域的主要方法,但是有限元法在分析大变形、不连续性等问题时存在缺陷。无网格法(MLM)正是基于这些缺陷提出的
山洪泥石流是山区广泛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特点是突发性、瞬时性,具有巨大的冲击、冲刷和掏空破坏,严重危害村镇建筑物、构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