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8菌株筛选及其几株菌对致病疫霉的复合抑制作用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且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预计至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马铃薯将被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进入餐桌,成为继水稻和小麦之外的又一主粮。但马铃薯生产中常常遭受许多病害的危害,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起,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增强,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所引起的,它通过侵染马铃薯叶片,使叶片死亡,同时还能造成块茎腐烂。目前,晚疫病的防治措施有人工耕作管理、品种改良、控制病原菌引入源、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其中,微生物防治有着许多优点:无公害、对环境不产生残留污染及植株不对其产生耐药性。同时因为微生物群体巨大,拮抗菌株种类多等特点,有着很大的市场及研究价值,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单一拮抗菌田间防治晚疫病时,却常常难以有效发挥防治作用。这种现象在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筛选中屡见不鲜,因此有学者尝试将多种拮抗菌复合后防治植物病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从马铃薯种植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致病疫霉有较好抑菌作用细菌菌株并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2)抑菌效果显著的拮抗细菌J-28菌株抑菌方式及其抑菌物质的初步探索;(3)J-28菌株菌液对致病疫霉孢子萌发及离体组织防病效果的研究;(4)J-28菌株和细菌SR13-2以及放线菌Sy11复合发酵或复配抑菌可行性的探索;(5)3株菌的复配菌液与J-28单一菌液稳定性的比较研究。整个实验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从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东金庄乡马庄村多年种植马铃薯的田间,采集马铃薯根际土壤并分离出60株细菌,其中有16株细菌活体对致病疫霉有拮抗作用,有6株(J-5、J-20、J-26、J-28、J-33和J-49)抑菌率达60%以上;结合菌液和无菌体发酵液抑菌效果,J-28菌株的抑菌作用最为稳定,活体、菌液和无菌发酵液的抑菌率分别为87.80%、81.36%及82.92%;经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为一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对拮抗细菌J-28的抑菌方式及抗菌物质进行初步探索。显微观察发现细菌J-28活体或菌液与致病疫霉对峙培养后,与正常生长的致病疫霉菌丝体相比,受抑制的菌落中致病疫霉菌丝体出现明显且较多的破损、粗细不一等畸形;进一步将受抑制的致病疫霉菌丝体转接到新鲜黑麦培养基上再培养,发现其生长缓慢,培养至第7d是仅为对照的68%左右,表明J-28活体或菌液原液均没有杀死致病疫霉,只是抑制了生长;对峙培养中发现J-28菌株细胞可分泌某种物质到固体培养基中拮抗致病疫霉,将J-28菌株发酵液经60%硫酸铵分级沉淀后得到的沉淀物可有效抑制致病疫霉生长;该沉淀物的双缩脲和茚三酮反应均呈阳性,表明拮抗物可能为某种蛋白或多肽物质或至少含有蛋白质类或肽类物质。此外,检测发现J-28菌株产蛋白酶,但不产纤维素酶。3、测定拮抗细菌J-28菌液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在离体组织上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与萌发率达到60%~65%的对照相比,经J-28菌液处理后的孢子囊基本不释放游动孢子,单独处理已经释放的游动孢子也基本不萌发,另外孢子囊的直接萌发也受到显著抑制,萌发率在10%以下;离体组织防病实验中,J-28菌液对离体块茎和离体叶片的病害预防效果均为最佳,分别为72.72%和78.56%。4、对J-28和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细菌SR13-2以及放线菌Sy11的复合及复配发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并初步优化了复合复配后的抑菌效果。将J-28和SR13-2同时等体积复合发酵24h,再与培养3d的Sy11单一菌液按4:1复配后的抑菌率达到最高(93.75%),较单一菌株抑菌率得到很大提升。5、探索经不同条件处理后的复配菌液和J-28单一菌液抑制致病疫霉的稳定性。经p H、温度、紫外照射处理复配菌液和J-28菌液后,复配菌液的抑菌率保持在90.00%以上,J-28单一菌液的抑菌率在83%以下;金属离子和蛋白酶处理下的抑菌效果后复配菌液的抑菌率也都在80.00%以上,J-28单一菌液的抑菌率在71%以下;复配菌液比J-28单一菌液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土霉素(Oxytetracycline)是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应用较广的广谱抗生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土霉素各项生产技术的逐渐成熟,其传统发酵工艺的生产能力已趋极限。如何继续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整个土霉素生产行业关注的重点。选择优秀的菌种是保证土霉素产量的基本条件,而高效的诱变技术则是获得优秀菌种的保证。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不对称催化是合成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己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及材料等领域。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手性催化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合成新型高效的手性催化剂一直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β-酮酸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合成原料,也是合成结构复杂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重要中间体。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合成了一些新型联萘型手性催化剂,同时进行了该类催化剂在β-酮酸酯化合物α位不对称反应的应用研究。
随着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加剧,青少年偏差行为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普罗大众的极大关注,也成为学界青少年研究的一个前沿,形成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司法等多学科介入研究的态势,综观现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者是从家庭、学校、青少年身心发展、法律等角度来探讨青少年偏差行为,更多是基于社会调查和司法实践的数据,分析青少年偏差行为原因和提出政策性或行动性建议,而对近十年来
学位
学位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用以传播与交流的意义符号,它表达了党和国家对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愿望和要求,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历史使命。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接受与认同关系到他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思想的认同。放眼当下,新媒体语境激发出全新的话语表达方式、话语传播形态与话语交际形态,并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原有的话语格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竞争频繁激烈,各类社会思潮亦在我国公共话语
随着新时代人本观念的普及,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切身利益及个人尊严得到有效的加强,推动了救助管理工作开始逐渐从管理化迈向服务化发展。为更好提升救助管理业务水平与质量,D市政府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D市救助管理站内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为更好了解岗位社会工作者介入救助管理站的角色定位,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质量,进而开展此次研究。通过梳理了救助管理工
多杀菌素为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虫剂,因其安全、高效的特点,已在多个国家广泛使用。本研究首先对实验室保藏的多杀菌素生产菌株B进行自然分离纯化,得到遗传稳定的菌株B7,其多杀菌素产量为195.43μg/m L(40 m L/250 m L发酵瓶),选定该菌作为本研究诱变育种的原始出发菌株。本研究分别采用浅蓝菌素、丙酸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旅游已经成为人民休闲娱乐重要选择之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吸引很多游客前往旅游消费。上世纪80年代起,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兴起乡村旅游,并迅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后来居上,其在发展乡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