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窄带滤波器的设计及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由于微电子器件逐渐的受到了带宽与传输速率的限制,全光集成光学器件发展迅速,但由于受到衍射极限的影响,光器件的维度一般在微米量级。为了研究纳米尺度的光学器件,关于纳米光学的研究在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领域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纳米光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研究在纳米尺度下不同材料体系的特性,从而使光子技术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新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等离激元光子学”已经成为纳米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表面等离激元(SPPs)是指在金属表面沿着金属和介质界面传播的电子疏密波,它具有光子学的速度以及电子学的尺度。我们可以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来克服衍射极限并在亚波长尺度对光进行操纵。表面等离激元在光存储、光刻蚀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以及生物光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金属-介质-金属(MIM)型的结构是表面等离激元波导中最基本的类型,MIM波导中光能量绝大部分被约束于中间介质层中;而中间介质层的宽度可以实现到亚波长尺寸,因此MIM波导能够有效地对光进行局域,从而在下一代光子集成器件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MIM结构中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Bragg光栅可调谐窄带滤波器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缺陷模式相关理论对影响滤波器性能的参数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表面等离激元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展望。对金属的Drude模型进行了简要描述,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以及多层结构中的表面等离子体。重点介绍了实际应用中两种最基本的三层异质结构:(1)介质-金属-介质(insulator-metal-insulator, IMI)结构;(2)金属-介质-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 MIM)结构。2.简单介绍了光子晶体及Bragg光栅的基本概念,讨论了Bragg光栅的特性以及光子晶体的缺陷态模式对波导结构性能的影响。3.提出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Bragg光栅可调谐窄带滤波器,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结构仿真及理论分析。通过向结构中引入一个或多个缺陷实现窄带滤波的功能。讨论了影响可调谐窄带滤波器性能的结构参数,如’:缺陷的位置、缺陷的形状、缺陷的个数、介质的介电常数对滤波器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光子晶体的缺陷态理论以及波函数的叠加理论深入地讨论了影响共振波长的性能参数。综上所述,本文的工作对于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光学器件尤其是光学滤波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可调谐窄带滤波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对基于亚波长尺度的光学器件的仿真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量子通信因其具有的无条件安全性引起了学术界、企业及国防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已从实验室研究发展到了已有公司提供产品的阶段,也出现了小规模的量子通信实验网络。但是量子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STS教育理念的构想下,通过建设校本课程,把中物理学科教学融合到探究科学、生活科技、科学技术内容的学习中,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采用探究式教学(Inqui
刑事证人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参与者,在法院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他们出庭作证,无所顾忌地作证,如此才能维护我国的司法正义,维护我国社会公平与正义,使得我国的刑
为研究深松耕作对土壤水热特征、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及产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免耕、浅旋耕作及条带深松耕作三种土壤耕作方式,设定低、中、高三个种植密度,运用小立方原位根土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高中数学不仅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点科目,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因此
<正>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如何应对美国贸易霸凌,中国大豆产业将何去何从?在此背景下,6月18日,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联手黑龙江省粮食产业集团共同举办了中美贸易摩擦下大豆产业
会计是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对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起着引导作用,是国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依据。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保证会计
数据采集是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率高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在信息技术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7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7例胎膜早破新生儿有4例窒息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和吸收问题,无论从等离子体本身还是它的实际应用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诸如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等离子体波加热技术等引起众多研究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