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际为手段的语法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定语从句教学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学界公认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就不重要。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许多学者对此都进行了论述(Canaleand Swain1980,Hymes1972,Savignon1972,Bachman1990等等)。   多年来,人们普遍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法。老师解释语法规则,布置学生做练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结果是学生会做语法题却难以开口说英语,学生的交际能力难以提高。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交际教学法大大改变了这一情况。然而,英语课上怎样教语法这一问题依然是争论的热点。英语在中国主要是作为外国语学习,中国学习者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因此语法必须教,但问题是如何教。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用有效的方法教授语法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作者尝试通过角色扮演这一课堂交际活动来探索一条不同的语法教学之路。   本文以英语定语从句作为试验的教学内容。两组学生参与了此次试验,一组为对照组(Group1),另一组为试验组(Group2)。两次记忆测试(短时记忆测试和长时记忆测试)分别用于测试受试者对定语从句的掌握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在短时记忆测试中,P值为0.223(大大高于显著性水平的标准值0.05),t值为1.237,两组表现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长时记忆测试中,统计数据表明第一组受试的平均得分(13.86)明显低于第二组(17.14),而且P值为0.004,大大低于显著性水平的标准值0.05,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角色扮演这一交际活动学习的学生能更准确、更长久地掌握所学语法内容。本研究的结果可望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分析了实验结果,讨论了语法教学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的作用和交际教学法的特点、原则。作者认为将交际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并非不可能,在交际中进行语法教学是可行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石黑一雄是20世纪著名的日裔英国小说家。1989年因小说《长日留痕》获得了在英语文学里代表名誉与成功的“布克奖”。石黑一雄的文体以细腻优美著称,回忆是其惯用的叙事方式。
艾米莉·简·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1818-1848)是英国杰出女作家、诗人。一生中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被誉为英国文坛的“斯芬克斯”,引起后人广泛热议,奠定了其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霍桑文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成熟代表,富有浓厚的
《亚玛镇》是俄罗斯作家库普林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自小说第一部发表以来,各类批评与否定之声便不绝于耳。时至今日,学界仍不乏对小说的诟病与否定。与此同时,相较于对库普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劳伦斯曾声称该书是其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两姐妹的生活和其感情纠纷。自从该书问世起,就一直是
林语堂是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之一,《生活的艺术》是其用英语解析中国“闲适”文化和休闲生活方式的一部力作。该书曾在西方读者中造成轰动,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传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