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视角下的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研究——以广西马山县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hua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传导链;也指在一定的阶层或社区范围内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而家庭结构是指具有血缘、姻缘及收养关系的成员共居和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家庭类型。家庭结构与贫困的形成、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目前广西马山县的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37.74万下降到了2009年的5.29万,家庭结构也趋向单一化发展,目前以核心家庭与直系家庭为主。马山县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农村贫困家庭在经历家庭结构改变(分家分爨、迁移、生育)后摆脱了贫困困扰,贫困代际传递得到中断;还有另一部分农村贫困家庭在经历家庭结构改变后却依然延续家庭贫困,维持发生贫困代际传递。   笔者以马山县为个案,运用家庭结构理论、代际传递理论和反贫困理论,联系马山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现状和特征,以马山县农村家庭结构为研究对象,以马山县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为研究内容,从家庭结构角度结合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后,贫困代际传递中断或维系的原因。并结合国内外反贫经验和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对预防和中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   在绪论中,笔者阐述了从家庭结构视角研究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对贫困代际传递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理论渊源和方法论中,笔者对贫困代际传递的界定、原因和内容做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论述,阐述了从家庭结构视角研究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背景,最后是本论文所采取的三种研究方法。   在第三第四部分中,笔者以马山县为个例对论文进行论证。首先是对马山县基本情况作简要的介绍,再来是对家庭结构对马山县农村家庭贫困的形成与传递进行分析。重点在于,笔者以家庭个案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制度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家庭结构变化带来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在以此概括出民族地区的农村家庭在家庭结构变化后发生贫困代际传递的特征。最后通过对马山县农村家庭的研究,从改善家庭结构的角度和改进人口政策、该机社会保障政策角度,提出预防和中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建议。   在结语部分,通过对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原因的理解,我们认为必须从家庭自身和政府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每个贫困农村家庭都应该改变传统生育观念、依据自身能力自觉抑制或主动进行家庭结构调整、实现代际关系责任对称促进家庭结构合理发展、解放妇女实现两性劳动力全面发挥、改变家庭消费观念改善家庭生产生活条件;而政府要落实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以完善农村家庭结构、加大农村就业培训力度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爱儿童成长以实现在生命的起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全社会都来关爱弱势群体。只有摆脱贫困,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从而构建一个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受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广大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同时,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地
结社自由是指人们为了某种共同的目的建立一定形式的社会组织的自由与权利。作为一种公共生活形式,结社自由满足了人们合群和共同生活的天性,给人们带来了认同、友情和互信。
学位
我国在1997年对刑法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之后,于1999年开始采用“刑法修正案”作为我国刑法完善的基本模式。从十个《刑法修正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采用修正案模式一方
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受第三次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非洲国家纷纷走上了民主建设的道路。但是,民主相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毕竟属于舶来品,而且在其民主化转型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的媒体、交易活动的平台和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调查是近年来日益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别于传统调查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