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BCT观察中国汉族人群下颌舌孔的发生、位置、走行和形态学特点,以便在口腔手术前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各口腔手术如根尖手术、种植手术、下颌取骨术和骨牵张手术等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受试者200例(女性103例,男性97例,年龄分布10-70岁,年龄中位数为27岁),观察CBCT图像中整个下颌区的舌孔和舌管。统计舌管数目、位置和走行方向,测量舌孔的直径(D)、舌孔距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L1)、舌孔距根尖的垂直距离(L2)以及舌孔距下颌下缘的垂直距离(L3)来描述舌孔的特点。比较男性与女性在舌孔直径(D)、舌孔距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L1)、舌孔距根尖的距离(L2)以及舌孔距下颌下缘的距离(L3)的差异。将所有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三组:10-19岁组、20-49岁组以及≥50岁组,比较三个年龄组在D、L1、L2和L3等测量值上的差异。结果:CBCT图像能较好的显示舌管的解剖结构。在该回顾性研究中,200例受试者中共发现683个舌孔,舌孔检出率99.5%,只有一例受试者中未发现舌孔(0.5%)。舌孔的数目变化较大,有0-8个不等,其中受试者舌孔数目最常见的为3个或者4个,分别占24.50%(49/200)和23.50%(47/200)。在所有受试者中只有中央型舌管(median lingual canal,MLC)的受试者139人,只有侧方型舌管(lateral lingual canal,LLC)的3人,既有中央型舌管又有侧方型舌管的57人。中央型舌管检出率为98%,而侧方型舌管检出率相对较低为30%。在我们观察到的683个舌孔中538个(78.77%)舌孔直径≤1mm,145个(21.23%)舌孔直径>1mm。在所有舌管中,MLC占85.07%,LLC占14.93%。舌孔与根尖的位置关系有低于根尖与高于根尖两种,其中大多数舌孔(74.08%)低于根尖。高于根尖的舌孔直径为0.74±0.26mm,低于根尖的舌孔直径为0.88±0.33mm,高于根尖的舌孔直径小于低于根尖的舌孔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型舌孔中舌孔直径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2的值随年龄增加而变化。高于根尖的舌孔中,10-19岁组(A组)、20-49岁组(B组)以及≥50岁组(C组)L2的值分别为7.17±1.96mm、5.44±2.26mm、4.03±2.31mm,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根尖的舌孔中,三组L2的值分别为9.55±5.02mm、11.48±4.89mm、12.91±4.95mm,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图像能较好的显示下颌舌孔的三维结构、位置、走行以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在口腔种植术、下颌取骨术和根尖手术之前进行CBCT扫描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十分必要。由于男性和老年受试者舌孔的解剖特点,详细的口腔手术术前计划对于男性和老年患者更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