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当代价值及其中国化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为人们认识和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源泉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主义观的主要背景、思想渊源和理论实践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古老大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三大理论成果,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观的伟大建构与创新。 毛泽东思想开创了结合民族特色和具体国情对社会主义观进行建构与创新的先河。邓小平理论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变化相结合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同时,又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主题和一系列实践的新课题,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睡卧设施.中国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为了生存、生产及生活的需要,人们就必须战胜这严酷的气候.寒冷的气
区域主义的研究是继对民族国家和全球化理论的探讨后对当今国际关系进行探索的进一步深化.亚欧会议是以欧亚两大区域对话和合作为内容的跨区域或者称为区域间合作的框架.东亚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由此决定,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产生、解释与解决无不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相关联.人权问题也不例外.所以,将人权保障问题置于全球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