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兰西被公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欧洲共产主义”思想奠基人。葛兰西结合“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西欧资本主义条件下革命道路的探索,认为需要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打碎“铁的法则”,无产阶级革命意志的觉醒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复兴的关键,因此,葛兰西更加重视人的主体结构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系统的根本变革,由此开启了文化霸权理论的先河。葛兰西认为,霸权是一种常识,即社会阶级意识形态实践和扩散的场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因素,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力量。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必须重视的历史经验。霸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就政治上说,唯物主义概念是接近人民、接近常识的。无产阶级因此也可能而且必须发展出自己的阶级霸权,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   为了更好地理解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卢卡奇、列宁等人的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既包含又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内涵。文化霸权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即以从主体到客体的主体性运动。而市民社会理论是其霸权理论的逻辑前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具有四要素:“文化领导”,“阵地战”,“知识分子阶层”,“无产阶级政党”。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历史和哲学影响,它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转向的风潮;深刻影响了西方大众文化研究、新葛兰西主义等理论;并对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发挥了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走出二战阴影的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大量难以调和的矛盾,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成了马克思主义左派的新型斗争依据之一,因而显得极为突出。但是这种企图以意识形态斗争取代现实政治斗争的做法,其缺陷是明显的。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等新的社会和技术条件下,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我们重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人际认同,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亚当·斯密(1723一1790)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建构良序经济社会是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主旨。良序经济社会在斯密看来是指一种良性的经济伦理生活状
美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历代哲学家热衷探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是跟随着哲学观点的变化而变化,受一定时代文化的影响必然存在各自特定的观点。在当代文化环境中,论文以历代思
学位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科学传播与普及事业的发展迅速,目前已有不少对农村地区的农牧民科普研究的案例。但从笔者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来看,在以往的对农科学传播的研究中主要是对各
论文赋予“德性”、“和谐”、“和谐社会”等概念以新的定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揭示有德性事物、享用有德性事物、创造有德性事物、成就有德性事物、统治有
学位
弘扬中国人文主义精神是徐复观思想的内核,也是其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的信念。徐复观对人文主义的看法,主要是通过对中西人文主义的比较性阐释展现的。在他看来,中国人文主
学位
雅斯贝尔斯的历史轴心期理论是他的整个哲学理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他的历史理论中他提出了自己历史哲学的观点,并试图抵制当时日益盛行的虚无主义。他把人类对于社会历史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