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兰西被公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欧洲共产主义”思想奠基人。葛兰西结合“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西欧资本主义条件下革命道路的探索,认为需要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打碎“铁的法则”,无产阶级革命意志的觉醒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复兴的关键,因此,葛兰西更加重视人的主体结构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系统的根本变革,由此开启了文化霸权理论的先河。葛兰西认为,霸权是一种常识,即社会阶级意识形态实践和扩散的场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因素,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力量。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必须重视的历史经验。霸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就政治上说,唯物主义概念是接近人民、接近常识的。无产阶级因此也可能而且必须发展出自己的阶级霸权,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
为了更好地理解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卢卡奇、列宁等人的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既包含又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内涵。文化霸权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即以从主体到客体的主体性运动。而市民社会理论是其霸权理论的逻辑前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具有四要素:“文化领导”,“阵地战”,“知识分子阶层”,“无产阶级政党”。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历史和哲学影响,它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转向的风潮;深刻影响了西方大众文化研究、新葛兰西主义等理论;并对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发挥了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走出二战阴影的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大量难以调和的矛盾,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成了马克思主义左派的新型斗争依据之一,因而显得极为突出。但是这种企图以意识形态斗争取代现实政治斗争的做法,其缺陷是明显的。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等新的社会和技术条件下,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我们重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人际认同,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无疑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