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6756du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1997-2009年间中国针对所有国家和地区的62起反倾销诉讼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理论模型、个案阐述、定性描述和定量研究等方法,研究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产生的贸易抑制、贸易转移、投资跨越、上下游继发性产业保护、出口报复效应以及对国内产业的贸易救济等经济效应。   首先,运用博弈论和微观经济学原理,建立两个理论模型:第一个为针对三个国家、三家厂商、一种产品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阐述了贸易抑制、贸易转移效应和对国内产业的救济效应;第二个为针对两个国家、两个厂商、一种产品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证明了投资跨越效应。其次,结合中国实际,选择1997-2005年间数据完整的25个案件(分析国内产业时为13个),运用丰富的案例分析,结合对进出口等相关指标的定性描述,验证了几大主要经济效应的存在。最后,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针对1997-2005年间发生的对外反倾销案件,构建横截面为25个案例(分析国内产业时为13个)、时间序列为4年的静态面板模型,选择不同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验证得出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产生了多种经济效应。文章表明,第一,中国对外反倾销有效抑制了总进口和来自被诉国的进口规模,起到了明显的贸易抑制效果,平均进口价格和国内产业产量得到提升,验证了反倾销措施对国内产业起到了救济作用。第二,中国对外反倾销产生了贸易转移和投资跨越效应,其增加了来自非被诉国的进口规模,对来自国外的上游产品反倾销以保护国内上游产业的同时,增加了国内下游产业对外提起反倾销的概率,证明产生了上下游继发性产业保护效应,削弱了反倾销的正面救济效应。第三,中国对外反倾销存在出口报复效应,反倾销期间中国对应产品的出口规模呈现下降。此外,通过在实证模型中加入时间虚拟变量,得出中国对外反倾销虽能产生上述几种经济效应,但各效应总体呈现短期趋势,一般在立案后第1、2年较为明显,第3年该效应趋于弱化。因此一般而言,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应不具有长期性。   结合中国当前对外反倾销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论文的实证结果,文章最后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以最大程度降低反倾销措施的负面效应,保持并提高措施的有效性,争取经济效应在长期中也能发挥显著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展开,提高他们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重点分析了语言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有效提问;趣味性  提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提问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提问是师生之间互
1978年以来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和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