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高中生数学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科学合理的归因不仅有助于高中生降低数学焦虑、发展数学素养,也有利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研究以青岛第二中学的322名学生和7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将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非智力因素分为个体和教师两个层面,通过向被试发放问卷及测试卷收集研究数据,利用SPSS24和HLM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个体因素、教师因素及交互作用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其中,充分考虑到跨层级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是本研究的一个创新之处.所得结论如下:(1)从个体因素来看,课堂参与、学习时长、父母学历、学习兴趣会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数学成绩.考试焦虑是数学成绩的负向预测因子.性别、是否参加课外辅导两个因素不会造成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显著差异.(2)从教师因素来看,教师教龄、教师期望、师生关系、批改反馈作业的时长都是数学成绩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教师学历与成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教师性别、数学课堂的氛围和教师的备课时长不会给数学成绩造成显著差异.(3)个体—教师层面的部分交互作用对高中生数学成绩影响显著:教师的教龄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教师的批改作业所用的时长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对学生的数学成绩造成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和师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了有助于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发展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