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质,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基础之上,旨在使人成其为人,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所熏陶反映出来的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气质、修养的综合系统。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教育过窄、功利主义过重、重技术轻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弊端,导致学生素质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需要教育质量的保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需要以课程为基本途径。课程是育人的设计规划,学校的培养目标须通过具体的课程才能达到,教育方针要通过具体课程方可落实,教学活动要以课程计划为主要依托才能得以实现,教学内容要通过课程才能转化成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可见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只有既内化到课程设置中去,又内化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中,才能落实到整个教育过程。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我国理工大学原有课程体系的设置状况已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弊端。基于此,本论文在深化课程设置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理工大学在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理工大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国内外理工大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以及运用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对本文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总结了我国理工大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现阶段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