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线治疗是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作为一种放疗后并发症较常见,其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开始后3~6周,一旦发生,将会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目前主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控制,但其副作用明显,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沙利度胺(thalidomide)作为谷氨酸的一种衍生物,曾经因致畸而臭名昭著,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具备抗炎、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的功效。已经有人证实沙利度胺能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也有报道证实沙利度胺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纤维化因子减轻早期炎症反应,抑制肺纤维化的形成。但目前很少有人研究沙利度胺对放射性肺炎是否有疗效。为此,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动物实验方面通过测量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以及肺组织HE染色方面评价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研究沙利度胺对放射性肺炎有无疗效,为临床防治放射性肺炎提供实验证据。临床方面通过收集80例胸部肿瘤放疗的患者,观察其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及KPS的变化。本工作旨在探讨沙利度胺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及发生的可能机制。一、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SPF级健康大鼠(Wistar)共90只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对大鼠右肺进行照射,每日用灌胃器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沙利度胺组同模型组一样对大鼠右肺行单次15Gy照射,每日相同时间段给大鼠灌胃(灌胃液为沙利度胺与生理盐水配成的浓度为1%的溶液)。三组大鼠分别于1、3、5周被处死,收集血液及肺组织。用Elisa法测大鼠血清TGF-β1、IL-6,观察肺组织HE染色。结果1.大鼠体重变化规律相同时间点,模型组及沙利度胺实验组大鼠体重增加幅度小于空白组;沙利度胺实验组大鼠体重增加幅度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TGF-β1、IL-6含量的变化相同时间点时模型组及沙利度胺组血清TGF-β1、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IL-6含量均高于沙利度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肺组织病理结果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右肺下叶HE染色结果显示肺泡炎及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沙利度胺组:HE染色结果显示3周、5周时右肺肺泡炎及肺间隔增宽严重程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第1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沙利度胺可以改善放射性肺炎大鼠的一般状况。2.沙利度胺可通过抑制TGF-β1、IL-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3.沙利度胺可以减少放射性肺炎复制的动物模型的肺组织纤维化沉积,减轻肺泡炎症,对放射性肺炎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二、临床研究材料与方法收集80例胸部放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沙利度胺组,沙利度胺组患者口服沙利度胺剂量100 mg/d,晚上睡前一次服用,从放疗第一天服用,一直服用至放疗结束;发生放射性肺炎的两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感染症状者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吸氧、平喘、扩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放疗后3月、6月行CT检查,随访患者观察及研究对照组和服用沙利度胺治疗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结束时的KPS评分。结果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无统计学差异,沙利度胺可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级别。沙利度胺组放疗结束时KPS评分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沙利度胺可降低射线对肺组织的损伤程度,改善患者一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