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几种分散剂和絮凝剂对赤铁矿和石英沉降率的影响,并通过溶液化学计算、红外光谱分析、动电位测定及扩展DLVO理论等方法对效果较好药剂的分散或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以去离子水作为介质,向其中加入不同用量的多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柠檬酸、硅酸钠,考察赤铁矿和石英的沉降率,发现药剂对赤铁矿的分散效果比对石英的分散效果明显;对赤铁矿的分散效果为:六偏磷酸钠>硅酸钠>柠檬酸>多聚磷酸钠,而且在碱性条件下,较低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体系便可达到较佳的分散效果。最佳的分散条件为在矿浆pH值为10.4的条件下,使用20mg/L的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在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此条件下赤铁矿的沉降率为53.01%,石英的沉降率为24.63%。在分散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最终得到最佳的絮凝条件为使用6mg/L苛化玉米淀粉作为絮凝药剂,在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3min,对应的赤铁矿与石英的沉降率差值最大,为50.81%。在最佳的分散、絮凝条件下对人工混合矿(品位为27.71%)进行分选,只经过一次分散-选择性絮凝便可获得品位为47.01%,回收率为87.87%的精矿。通过动电位的测定和扩展DLVO理论得出了六偏磷酸钠对赤铁矿的分散机理为,六偏磷酸钠的存在可以增加赤铁矿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提高颗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同时能够使颗粒间产生强烈的空间位阻排斥力。以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探究了苛化玉米淀粉对赤铁矿和石英的絮凝机理,发现药剂的加入对赤铁矿的影响较大,对石英的影响较小;药剂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在矿物的表面,进而影响矿物的表面性质;赤铁矿加入两种药剂后,六偏磷酸钠的存在会影响淀粉对赤铁矿的作用。通过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进行沉降试验研究,结合基础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微细矿粒体系分散、絮凝过程关键的影响因素及规律,为冀东地区微细粒嵌布赤铁矿的有效分选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