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强化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我国在试点地区探索和推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已经初具雏形。2017年1月,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国家首次确立了以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为主的“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陕西省凤翔县是我国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县和陕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从2013年迄今,其培育工作主要围绕“教学认证、继续教育、帮扶指导、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展开,这符合国家培育制度框架设计并已得到了一定推广。了解凤翔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现状,研究现阶段培育工作效果及影响因素,对了解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凤翔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体情况,了解现阶段包括培育主体、培育对象、培育工作体系等培育工作的现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培育工作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再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培育工作效果的因素,从培育对象、培育主体、培育环境等方面提出改进培育工作的建议。经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凤翔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整体效果为“良”。各分项工作效果的评价为:培训认定工作、继续教育工作效果为“良”,帮扶指导工作、政策扶持工作效果为“中”,这说明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可,但依然有待提高。进一步调查可得,培育工作存在培育对象学习能力有限、培育工作内容与培育对象需求错位、培育信息沟通不畅、培育经费不足、农业部门单打独斗等问题。继而分析影响培育工作效果的因素可得,培育对象的年龄、教育程度、经营规模、经营收入、认定层次、培育信息掌握程度等因素分别对培育工作的培训认定工作、继续教育工作、帮扶指导工作、政策扶持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提高培育对象素质、强化培育主体行为、优化培育工作环境等方法以改进培育工作效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