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言教学界存在着一种“功能派”,主张以功能为纲进行教学。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讲话者和听话者在交际中都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发话者同时也是交际者;受话者同时也是阐释者。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任何交际活动的成功都主要决定于参与者如何观察情景语境,如何通过他们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改变它。我们学习一门外语,一般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使用,因此对外汉语的教学也是要符合这一宗旨的。如何能够更有效的达成这一目的呢?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者不断的探索更加实用的教学方法,分类归纳无疑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而功能项目正是分类归纳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功能项目”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符合教学者和学习者双方的需求和利益,但以“功能项目”为纲进行教学编排的研究少之又少,相关文章也乏善可陈。本文选取汉语的“批评”功能项目为重点研究对象,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这本书中所罗列的16种“批评”功能项目的表达方式进行补充并分为五大类进行研究,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各种功能项目所表达的语气及程度。本文主要运用“结构——功能——文化”三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察分析,重点从语用方面对其进行考察。“批评”在所有文化中都表达的是一种评论、评判,指出所认为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对缺点和错误所提出的意见。中英文语境中面对批评一般都会采取并比较折中的方式以保全大家的面子,譬如通过间接的批评或者是避免使用第二人称“你”来使语气显得委婉,但相对而言英文的表达仍然更直接。英法背景的人使用批评的态度主要依据事情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事态严重对朋友有时也会采用严厉的批评,不像中国首先考虑的是对方与自己关系的亲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含蓄而委婉的民族,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大多接受的是比较直接教育方式,由于文化的差异,如何让他们恰当的选择批评的方式及语言以保全大家的“面子”,不至于使话语显得太尴尬而无法进行或者损伤说话人及听话者的感情,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既定文化中,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偏误出现的频率,完善和提高对外汉语“批评”功能项目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